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高血压学会委员唐新华指出,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称《基层指南》)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的证据,对基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拟定了详尽的标准和解答。
避免过度降压风险
唐新华指出,近年国内外关于血压“J”形曲线的热议,即对降压时血压低限的研究与争论,让基层医师对降压目标产生了困惑。目前研究所示的“J”形曲线主要出现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人群中,主要显示当舒张压降至过低水平(同时伴有较高收缩压)时,心血管危险事件增高。
因此《基层指南》明确指出,要强调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也要避免过度降压的风险。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如耐受,以上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但冠心病或高龄患者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应予以关注。唐新华提醒,基层医师对高血压人群的治疗达标水平必须个体化,才能谋求最低风险、最大效益。
单一用药疗效有限
由于单一用药控制血压的达标率低,在HOT研究中仅有37%的患者使用单药治疗可以把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而在ASCOT研究中,分别仅有15%和9%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单一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后可使血压达标。在既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高危患者一般需要3~4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才可使血压达标。同时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具有增加降压疗效,降低单药剂量,相互抵消不良反应的优点;而且不同峰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可延长降压时间,平稳降压,不同降压药物可从不同机制加强保护靶器官作用。
“实际上,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不是越少或越多越好,而是能降压达标才好。”唐新华表示,在《基层指南》中非常具体地强调了不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时如何联合用药。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基层指南》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建议血压水平<160/100mmHg,或低危、部分中危患者初始用小剂量单药治疗;对血压水平≥160/100mmHg,或高危患者初始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血压未达标的,可增加原用药的剂量或加用小剂量其他种类降压药。对部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视病情初始可用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