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仅关节炎疼痛患者就超过1亿人,加上急性创伤、扭伤、手术疼痛等,可以说疼痛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需要及时解决的健康问题。作为镇痛药的“主力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每天在全球有3400多万人服用,在国内也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专家提醒,由于疼痛患者人群庞大,疼痛用药更应注意疗效与安全并重。
治着“腿痛”添“胃痛”
非甾体抗炎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炎镇痛药,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腿痛、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损伤的治疗。这类药物根据其作用机理,又分为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萘普生等,以及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大量研究证实,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可引起上消化道穿孔、溃疡、出血等不良事件。美国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中,以塞来昔布为试验药品开展的对比研究显示,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较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可减少7倍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的唐福林教授介绍说,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之所以能够抗炎镇痛,与其抑制人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有关。但科学研究发现,环氧化酶其实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如果不加选择一起抑制,则在抗炎镇痛的同时,极可能产生胃肠道损伤和血小板功能抑制等副作用,对胃肠道高危患者的威胁则更大。由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时抑制两种同工酶,其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但是,由于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引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发生率高、隐匿性强的特点,研究显示,81%的患者在发生严重胃肠道并发症前没有征兆。这也是许多人对镇痛药可能损伤胃肠道的副作用不了解或不重视的原因。唐福林等专家提醒基层医生和患者,服用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要注意监测胃肠道的副作用,并建议可适当加服胃黏膜保护剂。同时,对那些有胃肠道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5岁、服用抗凝剂或激素、有上消化道溃疡史、长期吸烟或饮酒等的患者,建议使用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
寻医用药有讲究
长期以来,人们治疗疼痛主要是到医院求医问诊,其次就是家庭药箱。据《2009年度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报告》,我国居民生活常备药品中,解热镇痛类药物高居第3位。
专家指出,除用药安全性外,对症下药也很重要。从大类上分,疼痛还可分为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许多患者都有自己的常用药。而急性疼痛,如急性创伤、扭伤、术后疼痛等,由于发生率高,涵盖的范围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此外,慢性疼痛的急性发作也属于急性疼痛的范围,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等。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的孙天胜教授说,应对生活中常见的急性疼痛也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如果疼痛非常剧烈,并且原因不明,应建议患者最好及早去医院治疗。此外,家中常备见效快、安全性好的止痛药很必要。
专家指出,大医院和正规医院的医生,治疗疼痛时安全用药和科学用药做得比较好,但还需要更广泛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普及这种意识,特别是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中国人常见病的情况下,关注止痛与胃肠道损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不仅医生要起到正确用药、指导和普及科学理念的作用,患者也要本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避免盲目购买,随意用药的习惯,让越来越多疼痛患者的疾病治疗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NSAIDs在国内已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由于疼痛患者人群庞大,疼痛用药更应注意疗效与安全并重。(生物谷Bioon.com)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 唐福林 教授 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 孙天胜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