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炎性乳腺癌(IBC)或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患者接受持续治疗和标准治疗的临床益处差异不显著。研究论文1月10日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研究纳入372例IBC(116例)和LABC(256例)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标准治疗组(186例):多柔比星加环磷酰胺治疗21天,5个周期;或持续治疗组(186例):多柔比星每周一次加每日口服环磷酰胺,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15周。此后,所有病人术前均接受每周紫杉醇治疗12周。主要终点是手术时显微镜下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次要终点包括无病生存、总生存和药物毒性反应。
结果显示,标准治疗组病人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较多,但持续治疗组胃炎/咽炎和手足皮肤反应更常见。对356例病人的评估表明,在依据疾病类型分层的治疗组之间,pCR无差异(P=0.42)。亚组分析显示,只有IIIB 期肿瘤(P=0.0057)和IBC(P=0.06)持续治疗组的pCR率高于标准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率在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