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居民的精神状态,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是这么评说的:“都市人的个性所赖以建立的心理基础,就是连绵不断且迅速变化的外部与内部刺激所导致的精神生活的紧张。”一百多年后,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们用实验为齐美尔的这个说法提供了佐证。
根据海德堡大学的研究,相较于村镇居民,城市居民更容易对压力刺激产生负面情绪,而且紧张程度与所在城市的大小,以及测试者在城市生活的年数成正比。德国的研究者们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中。
城市生活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医学研究中已有人涉足。根据荷兰阿尔金精神健康研究所2010年的研究,城市居民患焦虑症和情绪性错乱的比例较村镇居民分别高出21%和39%。另一项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得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比村镇居民要高出一倍。
如果说之前的这些研究仅仅是揭示了城市生活与精神疾病相关联的现象,那么海德堡大学的这项研究则是用量化的方式发现了人脑中受压力刺激的区域,更直接地找到了因果关系,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城市生活与精神压力的量化关系
海德堡大学的研究者招募了三十二位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要求他们参与数学测试。这些测试对象分别来自农村、小城镇和大都市,在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条件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研究者故意将数学测试的难度加大,使得测试对象的正确率保持在 25%到 40%的范围内。当测试对象回答正确时,研究者会加大下一题的难度。为了向测试对象施压,研究者还不断地在测试过程中提醒剩余时间并斥责他们的错误。
除了持续监控测试对象在高压环境中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等指标,研究者还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来测量脑神经元活动所引发的血液动力的变化情况。
实验发现,在面临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来自大都市的测试对象的脑杏仁体和前额叶和扣带回膝部(pACC)的活动更活跃。而这两者,正是人脑中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的器官和区域。也就是说,生活在大都市的测试对象较来自乡村和小城镇的测试对象对压力刺激的反应更剧烈。
在这个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使用。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活化时需要氧气,但神经元本身并没有储存氧气和葡萄糖,因此需要附近的血液来补充。血液中的氧气消耗和补充形成血液动力反应。由于带氧血和去氧血之间的磁导率不同,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观察血液动力的变化情况。反应越是剧烈,形成的影像颜色就更深。
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者不仅可以观察到脑中反应的区域,还能观察到其反应程度。海德堡大学的科学家就是以此得到量化数据来进行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