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仿制药一统天下的国内市场,PE们凭借各自优势火拼成熟药企,而VC们则坚守研发,分疆而战
PE钟情仿制药
Vivo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执行合伙人赵晋认为:“在投入仿制药品的时候,要选高附加值的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药品,而避免做一些低价值、低端的竞争。”
礼来亚洲风险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则认为:“高质量的仿制药是很有价值的。仿制药理清楚,长期临床使用证明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流用药,即使不是最新的药,但如果其生产质量非常高,在中国也是很有前景的。 此外,首仿当然也是很有价值的。”
所谓首仿药,是指某一专利药品刚过期,率先成功仿制的药品。对于原研药,通常国家出于保护的目的,会授予其单独定价权,即该原料药定价可较大程度地高于其他药企生产的同类产品,代表国家承认企业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而首仿药也能取得单独定价权。并且与其他消费品在质同价不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多会选择价格低廉者不同。患者对于药品的选择通常是由医生间接决定,而价高的产品可令医生可获得更高的回扣。因此,首仿药相比后来跟进的仿制药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
但并非所有首仿药都具有价值。奥迈资本资深投资经理黄昕告诉《融资中国》记者:“国家总体的趋势,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价差都在逐步压缩,首仿药肯定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可能今年年中或年底会有很明确的计算方式来压低这个价格。在其他的仿制药出来之前你可能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一旦其他的仿制药突破之后,里面的生存空间并不是特别大,取决于仿制的难度有多大了。”
除了选择有质量、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高端仿制药以外,企业对销售渠道的把控能力是判断该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内制剂产品的销售,通常除了生产成本以外,会在流通环节,以及医院等终端发生大量的费用,全部扣除之后,才能形成利润在企业留存。即企业的销售能力、对渠道的把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利润水平。”某医药专业投资人告诉《融资中国》记者。
仿制药为大多数中国药企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它还能让这些药企走多远,谁也说不好。中金直投董事长陈十游认为:“将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要更多地投入研发、更多地做高端的药。现在中国高端的化学药,都是从国外进口,中国将来要弥补这个空白。”目前,在医药的各个细分市场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潜在的上市企业。PE们可能会更关注目前在成长阶段的企业。但同时,也应该为未来的投资提前布局。据悉,建银国际已储备了近80个早期项目,并计划利用目前的首期医药基金做出一单成功的投资案例,以说服未来二期基金的投资人能够将二期基金的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早期项目的投资。
VC坚守研发
“与PE不同,VC比较关心的是创新药的发展。”黄昕告诉《融资中国》记者,“虽然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很弱,但有几个趋势还是带来了国内创新药发展的机会。”这几个趋势是: 一、从中国CRO的产生,以及国外很多研发部门的削减等可以看出,国外对于药物的自主研发已经不那么看重了。这也导致一批在国外积攒了10到20年研发经验的中国人在国外缺乏上升的空间,因此选择回国;二、研发本身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包括化学、分子生物结构等方面,对于技术的要求降低了,很多研发可以由小平台出来,而并不依赖于一个特别大的平台。所以中国现在有很多回国的资深海归。自己领导一个不足10人的核心团队,然后做一种研发。他们当中的确可以产生一些真正创新型的药物;三、在中国做研发,资本利用还是会更有效一些。单纯的一个药做到临床前期的阶段,与国外相比,成本仅为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
从实际的投资角度,黄昕认为:“VC不能投单纯的药物,而是要去投这个研发平台。虽然国内最近这样的平台开始出现,但是还没有特别具有吸引力。因为一个平台的发展不仅在于能否研发出某种新药,还依赖于所研发的结果能不能被大的药厂或者其他联合开发的合作方所认可,并且还要看平台核心的研发能力是不是足以保证能持续地产生新的东西。”
对医药行业有所了解的人,都非常清楚研发和创新对于一个制药企业的价值。世界著名的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在全球约有5000名专家从事新药研发工作,每天花在新药研发上的费用平均大约是1亿元人民币。而在国内,整个制药领域的研发却非常落后,几乎形成了仿制药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整个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中,专利药的占比不足10%,超过90%是仿制药。
“国内新药研发的条件太不成熟。”某投资人士告诉《融资中国》记者,“在国外,平均一款新药的研发费用是1亿美元,研发周期是10年。某些品种甚至耗资几十亿美元,用近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研发成功。”“中国的企业没有这个实力,并且普遍心态较浮躁,不太可能花这么长时间,投入数额巨大的资金去做新产品的研发。但是,这种钱主要还是需要由企业自主投入。投资机构更不可能为此等这么长时间,并且持续地投入。”
赛富基金合伙人徐航认为:“中国企业要创新,还有很多的缺陷,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寻求行业合作伙伴上。例如,欧美有很多的公司产品技术做到一定程度,可以和大厂合作,把下一步的路走完,但是在中国,这种合作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目前,VC们则更关注于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愿意坚守在研发这块含金量最高的领地。
此外,生物制药也受到VC的高度关注。黄昕认为:“对于生物制药,中国现在还是有投资机会的。”与化学药品相同,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也以仿制为主。因此,研发不是最大的障碍,难点在于后面的中试和更大规模的生产。“中国现在没有哪家企业是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的。
我们也在关注国内是不是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在这一块走到前面。并且,一些大的药企,他们要想拓展业务,一是通过寻找一些创新药品,另一途径则是涉足生物制药领域。所以很多大药企都在很积极地寻找这些机会。只是在中国,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种能够长大,符合药企收购需求的目标企业。”黄昕说。
就中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在这个领域做VC会比做PE辛苦得多。
“虽然国内大的政策鼓励创新,这对新药研发是很好的事情。但通过我们在中国投资,和这类企业共同走了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国内土生土长的企业,去做创新的药物研发还是困难特别大。要想自己独立做出来,成功的机率不是很高。”某VC投资人认为。“对于投资机构,团队耗费精力多,连锐气也减到一定程度。”上述VC人士感叹道。(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