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优卡丹 仁和药业
日前炒得火热的“优卡丹涉毒事件”仍在发酵,而处于事件中心的双方却都已开始息事宁人。
“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请公众不要在 (再)误解我,我完全没有恶意,也没有质疑任何药品……希望我的诚意道歉,可以得到原谅,让事件回归理性,不要在(再)制造恐慌了。我心里对此很自责,没 有严谨发帖,对此我再次道歉。”1月29日,孟维瀚在微博上发表道歉声明,而这已经是他在微博上的第四次公开道歉。
而就在这条声明发布的一星期前,儿科医生孟维瀚在微博上发帖称“优卡丹可能含有对儿童肝肾有毒的成分,”虽然这条传言被很快证伪,但由于微博的大量传播和媒体的误读,导致优卡丹所属上市公司江西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药业” )股价下跌近5%,短短一周,市值蒸发10亿元。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受到如此重创的仁和药业表现却颇为淡定。面对外界质疑,仁和药业在1月24日、28日发布两条澄清公告之后,就一直保持沉默,这也使得相关负面影响远远没有完全消弭。截至时代周报记者发稿,仁和药业的股价仍然保持下跌的态势。
仁和药业的态度引起了因为股价跳水而损失惨重的散户的不满,日前有多位股民发帖呼吁仁和药业应该以“造谣罪”起诉孟维瀚。对此,仁和药业方面对时代周报回应称,“只希望事件快速平息,并不打算对孟维瀚采取法律措施。”
而更让外界担心的是,仁和药业的股票下跌给整个医药行业蒙上了阴影。种种迹象表明,做空资本已经趁机在幕后浮出水面。在继去年底,中国的白酒行业遭遇做空之后,医药行业很有可能成为做空资本的下一个目标。
传言刮走10亿市值
1月21日,孟淮翰发微博称,“优卡丹和‘好娃娃’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已经被充分证明了对儿童的肝肾毒性,一岁内禁服,六岁内慎服……但药店可以无阻碍购买。”并呼吁撤出相关的广告。
“当时只是想善意地提醒,并没有详细研究相关文件。”孟淮瀚回忆起发微博的初衷时对记者坦承,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条微博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
由于名人微博的介入,当晚,这条微博即被转发两万多次。1月23日,随着媒体的跟进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对于优卡丹含毒的质疑。
当日晚间,仁和药业发布公告澄清称,有关“优卡丹”系列产品之一“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含有对儿童肝肾有毒的成分的报道存在误读,该产品只要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不会对儿童产生肝肾损害。
但是澄清并没有平息外界的质疑,1月24日,“优卡丹含毒事件”进一步升级,仁和药业当日股价下跌近5%,而仁和药业更是陷入了诚信危机之中。
而随着事件的深入,这则传言却被证明并不属实。
早在去年,国家药监局就颁布了相关政策,要求对1岁以下婴儿禁用含有盐酸金刚烷胺成分的非处方药,但是当时禁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孟淮瀚所说的“对肝肾有毒”,而是由于此类药物缺乏大量临床试验的数据。
另外,根据仁和药业在去年5月份的公告显示,仁和药业在政策出台之后就已经对该优卡丹的说明书进行了修改。时代周报记者从购买的优卡丹的说明书上看到,禁忌栏中确实有“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的字样。
而且,早在2012年5月,有关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的新闻就在社会上引发过一轮猜疑,包括仁和药业在内的一批药企已经因此蒙受了负面影响。当时对于此事已 经有了定论:国家标准的更新属正常,对肝肾有毒则是误读。而这一已有定论的事件再次通过微博发酵,仁和药业可谓是“第二次中枪”。
意识 到微博内容出现错误之后,孟淮瀚在24日删除了涉事微博,此后一周,又先后发布了十余次微博进行纠正和道歉。1月27日,江西省药监部门也出面作出回应, 证实优卡丹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已经该局批准。1月28日,仁和药业再度发布公告,称“优卡丹”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只要正确使用不会对儿童产生肝肾损害。
“自舆情发生以来,仁和药业的股票已累计下跌近10%,最大跌幅近5%。”仁和药业负责人梅强对记者表示。而更让梅强担心的是,事件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仁和药业产生的信任危机,短期内并不能彻底解决。
“如果从经济角度判定是否涉及到发布虚假消息主要看两点,其一是微博发布者发布的内容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其二则是错误的信息是否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切实 的损害。”长期担任上市公司法律顾问的张少星律师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从优卡丹事件看,仁和药业完全是可以追究微博发布者责任的。”
但令人诧异的是,作为传言最大受害者的仁和药业却表现大度。“我们只想事件快速平息,并不打算对孟淮瀚采取法律措施。”一位不愿具名的仁和药业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做空资本瞄准药业?
而让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虽然舆论逐渐平息,而事件引起的资本市场的动荡却仍在继续。伴随着仁和药业的持续下跌,人们猜测,是不是做空资本瞄准医药行业?
“对于任何一个信用存疑的市场,大规模的个股做空恐怕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做空标的被放在放大镜下,任何一个财务、管理瑕疵都不会被放过。”知名经济评论家叶檀分析道。
“做空的手法十分相似,一般是通过发布空头报告,推出事件新闻,做空股票,然后再低价买入归还证券达到获利的目的。”一位资深证券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手法简单,但是对于缺乏信任的中国市场却十分有效。”
2012年年底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就是这一手法的最好例子,由于“塑化剂超标”的负面影响在该负面消息带动下,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在内的整个白酒股的股价都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酒鬼酒更是连续4个跌停,股价6个交易日跌幅达41%。
高收益刺激了做空资本持续寻找下一个目标的动力。而近期中国医药业连续曝出优卡丹涉毒、云南白药含有毒物质等负面新闻,不禁令人联系到医药业是否也被做空阴谋所笼罩。
根据融资融券显示,仁和药业并不是融资融券标的物,因此不会成为做空医药行业的直接战场,但优卡丹的负面传闻却很可能成为做空资本做空医药行业而借题发挥的前兆。
而从其他医药类两融标的来看,做空资本确实存在潜伏的迹象。根据数据显示,上海医药、云南白药、浙江医药等多只个股在近两个月中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从1月中旬起,这些标的物的融资余额出现了20%-30%的减少,而融券余额却在短期增长了近2倍。
虽然孟淮瀚一再澄清自己并不懂资本市场,但他也承认其发布的“优卡丹涉毒”的传言很可能被做空资本所利用。“我所能做的是善意提醒这些家长。可善心被利用了就不再是善心,会变成漩涡……”孟淮瀚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