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向实业渗透,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也开始遭遇资金短缺的压力,生物技术公司的老总们也开始游说美国国会,希望能从美国救市经费中分一杯羹。
游说已经得到美国多数国会议员们的支持,华尔街所在地纽约市政府已经投入3500万美元,用来修建或修缮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其中1/3用在了对布鲁克林实验室的修缮之中。纽约市政府还计划增加4800万美元的资金,将大约有50万平方米面积的布鲁克林军事基地改建成生物技术公司工作区,以打造生物技术中心,期望依靠生物技术产业恢复华尔街的元气。
你“延长跑道”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在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老总们之间,见面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延长跑道了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句问候语中的跑道,并不是指飞机起飞的航道,而是指公司资金用完的时间。“延长跑道”的意思是问候对方是否找到新的资金,解决公司经费短缺的现状,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行。
“延长跑道”成为流行问候语,表明在金融危机面前,作为将先进科学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重要产业,美国许多生物技术公司也要直面这场风暴,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危险。
而要“延长跑道”,生物技术公司们首选的对策就是裁员。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SemBioSysGenetics最近宣布,公司将辞掉30名工作人员,这占到了公司所有员工的2/5。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利用转基因红花为原料,开发生产胰岛素和其他药物的低成本技术。公司目前的资金非常紧张,即使辞去这么多员工,剩下的钱也只能维持到今年年中,但半年以后呢?
除了裁员,生物技术公司为了“延长跑道”,不得不取消某些研究和药物开发项目,有的公司甚至开始低价贱卖,近日,Avalon医药公司就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临床数据(ClinicalData)公司。
资金就是原材料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因大多数药物的临床试验时间过长、且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功,生物技术公司就已成为风险最大的股票板块。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股票投资者们风险意识越来越强了,因此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现在几乎成了无人问津的板块。到2008年10月9日,美国股市344家生物技术公司中的86家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经跌落到1美元以下,这个价格已经不能真正反映公司自身的市场价值了。
在这些1美元以下股价的生物技术公司中,基因破译公司(DeCodeGenetics)最为突出,这家公司在2008年的科研表现非常突出,发现了与癌症、心脏病和其他许多疾病有关的多种基因,但这些成绩并没有支持股价升值,该公司的股价竟然降到每股29美分,严重违背了公司真正的价值。这个股价剧烈跌降的表面原因好像是投资者们听说这家公司面临着研究经费短缺和背负了2.3亿美元债务的窘境,其实真正原因在于,这家公司的总部位于冰岛,冰岛是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目前基因破译公司也在寻求买家,希望能够有人接手。
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只有美国最大的两家生物技术公司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和安进公司(Amgen)因财力雄厚没有受到影响,股票价格在2008年一直保持平稳,没有剧烈下降,而且公司也有新产品上市,获得了较高的利润。
但是其他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无论是几百家上市的公司,还是几千家没有上市的公司,在2008年几乎都没有赚到钱,目前只能靠那些有实力的投资商和大型药物公司提供的短期资金维持运行。由于生物技术公司开发药物的时间周期通常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大约需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对于这些公司来说,资金就是一种原材料,对研发是否能够成功至关重要。而据一家投资银行最近公布的报告称,以目前生物技术公司的花钱速度,大约有113家上市公司的资金将维持不到一年的时间,占到所有上市公司的1/3。
而那些未上市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由于风险太大,即使在经济繁荣期,也很难从相关部门获得金融贷款,一些小生物技术公司只有通过可兑换证券交易的形式获得资金。但是这种资金获得方式风险很大,一旦开发药物失败,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2008年9月,AtheroGenics公司就遭遇了这种打击。该公司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药在临床试验中失败,欠下3050万美元的债务,结果公司另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无法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只好违背还债的约定,进入破产程序,目前正在寻求卖掉公司或公司正在开发的药物。
金融危机对生物技术公司的影响面非常广泛,现在许多套购保值基金已经开始撤出生物技术投资领域,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抛售股票,以弥补公司在其他领域遭受的损失或用来向基金客户返还资金。很显然,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正在经历类似1998年和2002年的经费募集干旱期。
但是与1998年和2002年的情况不同,生物技术公司的这次干旱期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其他因素也在加剧这种困难。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新药研发和上市的要求条件更加苛刻,需要的研发时间更长,经费更多,再加上民众对药物降价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次的干旱期似乎来得更加凶猛。
据美国一家公司的统计,2008年生物技术公司只募集到56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数目只有2007年的1/3,是自2002年以来募集资金最少的一年。
新药创新进入空白期
2009年,生物技术公司几乎不可能有新公司上市,因而无法通过上市募集到风险投资资金,而风险投资资金几乎是小公司最主要的启动资金。这表明,2009年几乎不会有新生物技术公司成立。而在金融危机阶段,那些有能力的投资者们往往比较现实,为了最快地实现回报,他们往往只将资金投向已经有药物进入人类临床阶段的公司,而那些旨在开发新药还在进行临床前试验的公司,几乎得不到投资者们的青睐了,这些已经上市的公司也必然面临募集资金的巨大压力。
这样的资金流向必将制约新药的创新,如Cytokinetics公司已经在2008年9月已停止了一项新药的实验研究,并辞退了45名相关研究人员。
随着资金募集越来越困难,许多生物技术公司面临着被低价收购的命运。这对于那些手里有现金而又急切需要新药补充的大型制药公司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据一家生物技术投资公司表示,现在美国的许多大型制药公司正坐在家里等这些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触底,然后选择有竞争性药物的实力公司,将他们低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