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疫苗的现状分析基础研究需要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兽用动物疫苗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部下属的分支机构、部分农业高等院校和部分省部级研究所。目前,发达国家动物疫苗研制和生产无疑领先于我国。当然,在某些动物疫苗的研究上,通过国人的努力,已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疫苗研制工作的关键环节不是在疫苗研制的病原本身,我们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各种优秀的病毒种资源。同时,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国家也加大对各个方面的投入,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甚至配套到县市级兽医部门。在目前已经报批的几十家动物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中,真正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研发实力的少之又少,农业部下属科研院所有很多下属企业。拥有一些政策上和技术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快的发展。一些借助高校的企业,拥有科技转化的部分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快的发展。很多生物制品企业,没有政策的优势、技术优势,仅拥有市场的优势,走低端产品的路线,企业也生存了下来。
知识产权需要快速有效向企业转化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研究都是行政任务,不存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的情况。直至发展到20世纪,研究成果几乎全部是无偿或微偿转让的,研究所和高校的能动性和目的性没有最大限度得到发挥。直至2002年河南农业大学几个研究新产品成果的公开有偿转让,让大家看到研发的真正价值,从此之后,动物生物制品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时期。值得高兴的是,国内很多动物疫苗生产企业已经慢慢重视到企业自主研发,强化企业本身的科研实力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些方面的改进,固然有企业本身品牌效应的需要,也与国家该阶段的疾病发展的形式和近年来高校扩招,大量高级畜牧兽医人才毕业走向社会,人力资源的成本相对降低相关,可以预计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输送的人力资源成本将呈现下降趋势,但高校输送的高级人才怎样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需要企业有机地和高校合作,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来导向高校的科研方向,或将实际生产中面临的科研难题逐步分割交给若干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别完成,企业自己根据需要和结果进行再加工申报知识产权,或自己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直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研究,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
中外生物制品综合性对比分析动物疫苗产业重点国外动物疫苗企业大多是国际性大公司,其产业链条涵盖人用生物制品和兽用生物制品。美国、欧盟、日本都有自己的技术重点和产品重点,而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集中,但是产品重点不明显。这是由于在产品方面中国长期以来以仿制为主,没有形成自己具有技术优势的领域,这就不可能发挥技术的累积效应,制约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量级产品的研发。
动物疫苗技术研发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技术投入很高,其中美国占第一位,每年所用生物制品的投入(包括人和动物)超过5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5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中国在对人用生物制品方面的投入也很高,以研究产出来看,整个生物制品行业中,中国占据第二的位置,但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来看,美国整个生物制品行业三者为1∶10∶100.我国是1∶0.7∶100,这样造成了我国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水平低,自主创新产品的数量很少。人用生物制品的研究状况如此,兽用的可想而知。
企业的经营状态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这使得我国数量不多的研发费用、人力资源等更加分散。美国和欧盟企业的存在状态表现出一个共性,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且多建立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地发挥出来。
其他几个方面从政府行为、民间协会、风险投资、国外合作、产业科技园、营销渠道等几个方面来看,发达国家政府有长远规划。我国正准备做疾病的长期根除计划,而近几年常常突然暴发疾病,造成政府精力和财力分散,国外的中介组织(如美国的谷物协会和大豆协会)无论在政策向导、疾病分析和技术支持上都对行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作用;而我国的民间协会(如养鸡和养猪协会)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在上述方面需要下大功夫,我国的生物制品企业风险投资回报率低,因此,风险投资在生物制品企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在和国外合作方面,国外公司控制产品技术核心内容,仅仅让中国具有优秀的人力资源的人才参与其中下游的产品加工和营销阶段;在产业科技园方面,我国产业科技园很多,但往往过于分散,仅仅提供硬件措施,无法提供软件措施,真正的科技园区应该以大学、研究所为核心,而不是以数量来衡量政府的成绩。在销售渠道上,国外公司经济实力雄厚,有长远的营销计划,可能放弃短期效益,做到规范销售和长远销售,而我国的生物制品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实力薄弱,往往在营销上操之过急,在很多细节上犯错误,给国内的老百姓造成研究的精神伤害,影响养殖户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国产疫苗的发展建议一个生物制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就是企业本身的研发机构,研发机构需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能力,还需要具有高瞻远瞩的预见性,可针对性提出战略性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因此,未来的生物制品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研究机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研究机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这样的生物制品企业给国内养殖户信心。光有好的”发动机”还远远不够,生产是现有产品市场稳定的基础,这个环节的产品质量的把控,产品工艺的革新等都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关键生产技术人员的在岗培训和企业忠诚度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个过程对企业而言是个长期的过程,企业的信用度是慢慢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企业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准备一系列应急预防,以备不时之需。
销售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合理分配场家、经销商和业务人员的利益,在有效减轻猪场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之上,定期做好经销商网络的建立、完善,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培训经销商和业务人员的从业能力,对产品有效进入市场十分重要。对于大多数受到政府垂青的企业,在把握好自身质量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至关重要。对于拥有开拓能力,能够快速开发新病的疫苗厂家,建立完善经销商网络,“网络下沉”十分重要。整个环节的最后一环是售后服务的环节,售后服务环节是维护企业形象的关键环节。
国产疫苗的发展趋势分析灭活疫苗技术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近几年,我国动物传染病是“老病没有完全控制,新病不断出现,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致病性细菌血清型增多”,因此,对于新出现的突发传染病和一些难于实行基因工程改造或改造后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病原,采用灭活技术是减少生产损失的一种可行的办法。
其他疫苗生产的工艺必会不断呈现和不断完善
随着国内疫苗研究的发展,DNA疫苗、基因工程缺失疫苗、转基四植物可食性疫苗、合成肽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必将进一步进入疫苗市场。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疫苗,与疾病的控制和病毒本身的特性息息相关,如对于一些应激较大、抗原性较强的疾病可以选择合成肽疫苗,对于一些病毒本身免疫原性较好,病毒的毒力基因缺失不影响病毒复制和增殖,可以采用基因缺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