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仅有19万元净资产的校办小厂到一家总资产60亿元的国家创新型企业,鲁南制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回答了科技创新在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同时也为医药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本。
科研人员要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化、面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先进水平,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2010年8月18日,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承办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度权威发布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榜单,鲁南制药集团名列其中。
随着医药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形势的变换,传统医药产品市场销售面临着残酷的竞争。严峻的形势要求制药企业必须尽快跳出原来的运营模式,寻找更新的发展思路,鲁南制药集团在加强建立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据《中国新药审批监测系统》监测显示,2008年以来,CD E受理鲁南制药集团的新药申请51件(25个品种),其中3类及以上新药申请29件,1类新药申请1件。截至2010年6月底,集团公司已累计向SFD A药品审评中心递交各类申请批件350份,涉及18个治疗大类的111个品种。其中:2009年以来递交审批的批件数达74件。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等多个治疗领域。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
鲁南制药集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自主创新。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技术,树立持续升级再造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领会并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把握机遇,顺势而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保持和提高技术创新优势。
该集团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经营指导思想,重视新产品研发,确立了“保持化学制药的优势,大力发展中药,做强生物制药”的发展目标。成为一个集西药原料及制剂、中药提取及制剂、抗生素制剂、麻醉药品、生物制药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为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设有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生物制药行业技术中心。公司现有总资产60亿元,净资产30亿元,跻身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国企业集团纳税500强,连续三年入选山东省纳税100强榜。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产品,而企业正是产品的生产制造者,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较快发展,才能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鲁南制药集团注重产学研相联合,1999年,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联合组建了“鲁华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所”;2002年,与山东大学联合组建了“山大鲁南天然药物研究院”、“山大鲁南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所”;并先后与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多个国际知名院所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80余所国内知名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鲁南制药集团先后完成了300多项研究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项目50多项,80个产品通过专家鉴定,3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3个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0多个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0项。
从联合研发到自主创新,鲁南制药在赵志全的带领下,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实现了华丽的转身。1990年8月,山东郯南制药厂正式更名为山东鲁南制药厂。上世纪90年代是改革开放快速迈进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市场的重要作用,很多医药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纷纷斥巨资投入广告里打短线。面对外界的急于求成,赵志全依然坚持自我,不为所扰,认定科研力量建设和科技创新培育的重要性,带领全厂在“以科技为先导”的企业共识下,为企业长远发展做扎实的铺垫。即便身处当时资金短缺等重重压力下,赵志全依然下决心要组建起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为了吸引和留住技术中心科研人才,赵志全给博士开出高月薪,并配备崭新专车,连他自己的工资和用车都要求低于这些高级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