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2010年,石药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决策,坚持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逐步从依靠投资拉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型,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历史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孕育企业内外开花
一个企业要跻身高一层次的生存空间,一定具备颠覆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领行业、产业之先的高新技术,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石药集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下,继续将自主创新作为向高端产业链攀升的关键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坚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规模,科技创新再次结出硕果。
2010年,集团共取得生产批件14个,临床批件6个,专利申请37项,专利授权19项。通过创新、仿制相结合的方式,集团形成了包括心脑血管、抗肿瘤、精神神经、内分泌、抗生素、消化系统以及新型辅料等7大领域为主的产品研发链条。同时每一个产品研发领域,通过合作和独立开发的方式,产品形成了梯队和系列化,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建立了技术平台,产品涵盖了目前所有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肿瘤药领域以靶向脂质体制剂为主导,目前在研产品就达31个。此外,集团公司在生物药品研发上也取得了突破,集团第一个生物一类新药PEG-GCSF获得批准,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在整合集团内部的研发资源,石药集团还通过产学研联盟建设,有效整合社会研发力量。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21家产学研单位成立了“中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8个课题,其中承担了两个“创新药物孵化基地”项目。与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成立了“石药集团创新药物研制产学研联盟”,与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成立了“中国药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战略联盟”。目前,已与全国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联盟关系,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石药集团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石药集团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点,领跑行业水平,得到了同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崭获颇丰。2010年,石药集团荣获“国家创新型企业”、“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称号;石药集团“药物制剂及释药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石药集团“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项目荣获国家制药类科技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十一五”期间“医药优秀科技创新案例奖”,位居十佳案例之首。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申报的第一年,集团公司又有12个项目进入国家扶持行列,行业排名第一,标志着集团的创新体系已经步入系统化、体制化的新阶段,为集团公司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略创新:时代变奏中的主流探戈
企业价值源于追求,而战略创新的出发点就是企业整体的“价值创造力”。石药集团近年来努力配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创新发展战略,做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并加快由原料药主导向创新药和成药为主导的产品战略转型,继续贯彻积极地扩张策略,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为企业下一轮发展找到“革命性的增长点”。
集团公司董事长蔡东晨表示:“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为我们科学发展上水平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将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明确战略为引领,以推动自主创新为关键,以推动战略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努力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上下足功夫,为人民健康事业和推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010年是石药集团进行战略转型,向创新型、国际型企业迈进的关键一年。企业在质量认证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对石药集团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强劲给力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也为国内药业同行树立了新的“标杆”。5月底,石药集团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维生素C、维生素C钠“零缺陷”通过了全球药品质量管理最严格的美国FDA认证现场检查,这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制剂FDA认证的空白,也成为中国维生素C原料药行业首个通过FDA认证的企业,获得进军欧美高端医药市场的“通行证”。石药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线生产通过FDA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生产的口服固体制剂可以直接摆上美国的药房和柜台,维生素C、维生素C钠实现了与国际药品最高质量标准的对接,提升了市场竞争的内涵。6月19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对石药集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河北省和石家庄市争得的荣誉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