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力图将其130年创新制药的成功经验充分嫁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礼来式路径
在中国处方药市场深耕17年的礼来,眼下正酝酿着一场更为全面广泛的战略布局。11月2日,礼来在中国的糖尿病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计划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是迄今为止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的首家糖尿病研究中心。
在糖尿病领域寻求二次突破的礼来正力图将其130年创新制药的成功经验充分嫁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礼来式路径。
专注的力量
如果用一个精准的形象来定位各大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形象,那赛诺菲-安万特、辉瑞、诺和诺德等一定是一群灵活精明的商人,而礼来更像是一位执着严谨的商业鸿儒。
这种差别在我国近三年的普药市场改革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自2007年医改酝酿实施之后,中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得到加速增长,到2009年新医改正式实施以来,药品终端市场规模的增速达到18%,总规模5700多亿。据中国药学会数据显示,到2011年,我国药品销售总额将达到460亿美元,有望超过美国和日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随着中国药品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原本长期以原研药生产为主,活跃于大中城市三级医院的跨国巨头们,也开始期望分享基层医药市场这块“蛋糕”。为解决普药产品缺乏及渠道盲区这两大“软肋”,各大跨国药企外企在华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在赛诺菲·安万特以5.206亿美元收购美华太阳石集团之后,奈科明又斥资2.1亿美元收购广东天普生化51.34%的股份。
尽管寻找市场化产品及成熟的销售渠道成为许多跨国药企的新“中国战略”,礼来却对OTC这块肥肉反应平淡。礼来中国糖尿病产品销售副总裁顾斌认为,大的规模并不能促进礼来获得更大成功,礼来的成长策略是基于技术革新,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占到销售收入的20%,不会因为市场利润的诱惑而放弃自己所坚持并证明是正确的方向,即使是目前撩动人心的中国OTC市场。
这个说法很好地解释了礼来为何在当前情势下,加快研发中心的建设,并将糖尿病提升成中国市场的最大业务领域之一:急速增长的病患人群和用药需求固然是最直接因素,但作为征战糖尿病领域80多年,创造多项研发记录的医药公司,礼来没有理由中断自己在糖尿病领域的投入和努力。清楚自身价值和责任所在的礼来,目前大力推进了九个潜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帮助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意识。
反向创新
虽然同样专注于创新,但在跨国药企中,曾经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悖论,即绝大多数的创新需求都是立足于本国市场,研发与全球需求相对脱节。在这样的矛盾之下,一些跨国药企开始转变思路,尝试反向创新。
这种不同于以往的研发模式,正带动着整个制药公司研发和盈利模式的转变。而礼来中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的设立,更成为中国和亚洲糖尿病领域“反向创新”的最佳实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9240万,较既往估计高出一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糖尿病的公众知晓率和治疗率仍然非常低。中国及整个亚洲的糖尿病患者所共有的一个基因结构影响了他们的糖尿病易感性以及糖尿病的症状。建立在中国的糖尿病研究中心将帮助礼来更好地满足中国糖尿病患者尚未得以解决的巨大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