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项目上的最大一笔投入,瑞士诺华在未来5年中将在华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上海研发中心的建设。诺华制药未来还将从北京迁至上海。
诺华制药相关人士11月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诺华制药将从北京挪至上海。诺华2006年曾经在华投入1亿美元修建研发中心,时隔3年,在2009年末公司宣布了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而总部即将搬迁的消息预示着,该公司未来将把研发和管理工作在上海实现统一。
目前,在国际排名前20位的跨国医药公司中,绝大部分中国区及亚太区的总部均选择京沪两地。不过,随着上海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和总部基地,京沪两地的传统均势正在失去平衡。
现在,全球前20强制药企业中,在北京设立总部的企业仅有辉瑞、诺华、拜耳和诺和诺德等4家。未来,随着诺华制药的南迁,上海医药(601607,股吧)产业的积聚效应有望进一步凸现。
作为国内至今为止最大的单个研发中心,诺华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使得研发中心的规模达到千人以上,与美国、欧洲研发中心形成均势,形成全球研发的第三极。目前,在浦东张江高科(600895,股吧)技园,诺华中国新研发中心的建设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而随着这一研发中心的建设,上海也确立国内跨国医药总部及研发中心的强势地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迁至此处。此前,包括强生、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均将研发中心设在了上海。
除了研发中心建设投入外,昨日,诺华肿瘤药品事业部总裁霍朋诺特(Herve Hoppenot)接受采访时表示,10亿美元中有相当部分是高端人才的投入费用。
此外,与其他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中心不同的是,诺华研发中心有望介入最为基础的早期化合物筛选,以及药品初期靶向设计等最前端领域。“我们把这些工作未来都要放到中国来,这样针对中国市场来进行药品研发的规划,这就避免了一个成熟药品输入国内时,需要重复做临床、申报、审批等程序。”
由于我国SFDA的复杂审批程序,一款国外成熟药品入华也要耗费3年甚至更长时间,减慢了跨国企业创新药物在国内外市场同步上市的时间。
霍朋诺特强调,跨国公司的“R&D”业务中,原先在国内只有“R”(研究),而“D”(开发)较少,或者是“R”和“D”互相割裂开,这都是未来诺华需要彻底解决的问题。
在刚刚公布的诺华三季报中显示,第三季度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1亿美元增长至22.8亿美元,涨幅达8.4%,超过分析师的预期。该集团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增长13%至126亿美元。其中,肿瘤业务2009年销售1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仅占1%,有极大发展空间。(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