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诸侯”在局部市场的压倒性优势有其合理性。哈药集团正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黑龙江省的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哈药集团在这块黑土地上拥有绝对话语权。数据显示,在哈尔滨当地,哈药集团的药品纯销(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院)、批发、零售业务,分别约占总市场份额的80%、66%、76%。2009年,哈药集团营业收入达156亿元人民币,一家企业的经济总量就占了黑龙江省医药全产业的70%以上。
但是,时间进入2010年,哈药集团似乎遭遇到来自行业大环境的困扰。
2010年7月底,北药集团被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医药重组。重组后,华润医药一举超越新上药集团,成为仅次于国药集团的中国第二大医药集团。
被重组的北药集团与哈药集团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同为医药行业企业、同为地方国企、同样是地方行业龙头、同样出身名门,身份显赫——北药集团旗下除了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两家上市公司外,还拥有诸如紫竹药业、赛科医药以及安徽华源、昆山医药、新西北双鹤等知名度很高的企业。
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不得不让人心生联想:哈药集团是否会遭遇与北药相同的命运?更况且,北药被收购前,年收入已达269亿。如此成绩都难逃被并购重组的命运,哈药面对的未来更显扑朔迷离。
面对业界疑惑,哈药集团董事长郝伟哲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现得相当乐观:“我完全不担心。哈药集团与北药的不同在于,哈药集团旗下各个企业之间攥得很紧,集团的整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不会被并购
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医药行业并购频繁。仅2009年第四季度,国内医药类上市公司中就发生了82起并购重组。
更令人注目的行业巨变则集中在2010年。
继成功重组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后,国药集团于2010年4月吞下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650亿元年销售额稳居中国医药行业榜首。而之前的2月,新上药集团重组方案获批,整合了上海医药、上实医药、中西药业三家上市公司的新上药集团成为行业榜眼。7月底,华润集团正式重组北药,并以337亿元年收入超越原榜眼新上药,排名行业第二。自此,三大医药央企的座次重新排定,中国医药市场格局基本划分完毕。
“将来中国医药市场的组成将是‘几大央企+地方国有医药集团+优秀的民营企业’。”曾在中信建投担任医药行业分析师的周鸣杰表示。
那么,三分天下后,三家巨头紧接着的动作是否会是“收编地方武装”?显然,巨头们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新上药曾态度明确地表示,其目标就是超越国药——对于已经在华东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上药来说,要超越国药,布局全国是必然的选择。而华润医药也在觊觎全国,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地寻找地头蛇并购”是其惯用的手法。
面对行业巨变和三大巨头的扩张态势,虽然承认“对手的迅速扩张当然会给哈药集团带来一定压力”,但郝伟哲向《英才》记者语气坚决地表示:“(任何一家国内医药企业)要想收购哈药集团,绝不是一两年内可能做到的事。”
在郝伟哲眼中,某些地方诸侯之所以被重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能充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即各企业之间攥得不紧。从很多行业例子可以看出,在行业内部整合中,同样是收编“武装”,但几年下来,一些被收编队伍良莠不齐,战斗能力并没能被有效整合,致使地方诸侯不仅没能借收购之势快速成长,甚至还增加了之前所没有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