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称为“A股毒药”的吉林制药,貌似焕发第二春。在吉林制药总经理张守斌的率领下,吉药正在进行最近3年内的第四次重组。
2010年2月5日,吉林制药公布了和广东广电集团的重组方案。广东广电集团出手约3亿元,从张守斌自己控股的金泉宝山(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处购得其持有的吉林制药19.9%股份,成为吉林制药的大股东。
在前三次重组均以闹剧收场之后,“重组教父”张守斌这次有何打算?
假重组,真套现?
在明眼人看来,风光重组背后,吉林制药二股东“假重组,真套现”的“老故事”再度上演。
在前三次重组中,始终神秘的吉林制药第二大股东吉林省明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日实业”),曾不断借利好在高位抛售解禁股。此次同样的故事似乎再次上演。3月10日,明日实业的540万限售股宣布解禁,之后吉林制药股价一路飞涨。而这距2月5日公布重组方案刚刚一个月。
在吉林制药的三次不成功的重组历史中,投资者对于“假重组,真套现”的质疑一直存在。2007年9月,吉林制药首次公告与龙口矿业进行重组,不久即宣告失败;2007年11月26日,吉林制药又公告与富通地产进行重组,一个月后又宣布失败。
令市场质疑的是,这两次迅速出台又迅速宣告失败的重组都引发了吉林制药股价暴涨,而明日实业在此期间共计减持1448万股吉林制药,按减持期间平均股价计算,套现金额超过1亿元。2008年,吉林制药宣布与青海滨地钾肥进行重组,虽然重组最终以闹剧收场,但期间股价同样再起波澜。
明日实业究竟是什么背景?
据了解,明日实业原系吉林恒和集团的产业。在吉林制药老员工2008年12月26日向证监会递交的举报材料中显示,2003年,张守斌与恒和集团代理CEO林路签订秘密协议,将明日实业转到张守斌名下。为避免别人注意,张守斌先后派柴兴国与陈志杰担任明日实业的法定代表人。2006年的法定代表人柴兴国曾任吉林制药的法律顾问,2007年的法定代表人陈志杰,曾任张守斌私人企业金泉宝山的供应部部长。而此前,2008年8月26日,吉林制药曾发布澄清公告称,明日实业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联关系。显然,双方说法不一。
记者就此多次拨打吉林制药公司公告的办公室电话,但均无人接听。而张守斌的手机号码频频更换,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最终获得的张守斌手机号码,然而多次拨打发现其一直关机。
这一次,“假重组,真套现”的历史仍将重演吗?“明日实业再次趁利好抛售解禁股是很有可能的,但与以往三次相比,张守斌这次似乎真心想嫁。”一位与张守斌共事多年的老职工说,张守斌的心思似乎并不在吉林制药的主业经营上,而是一心想将吉林制药这个包袱甩掉并从中获利,“金泉宝山才是他自己的心头肉。”
卖地求生傍“大款”
这次被广东广电集团看上的吉林制药,与前三次试图“出嫁”时的“家境”相比已经今非昔比。
2003年,吉林制药前任总经理孙宏伟携巨款潜逃至加拿大,留给吉林制药2.2亿元的银行债务窟窿,这笔债务每年仅银行利息就达上千万元。而当时,吉林制药每年的营业利润总额还不到1000万元。为了“维持生计”,上任不久的张守斌开始倒腾吉林制药的资产。
“张守斌先把吉林制药价值2000多万元的中药提取生产线卖给了金泉宝山,后又将吉林制药子公司洮南金泉宝山公司以1200万元价格卖给石立更。”吉林制药前任销售代表刘立波说。张守斌当年在吉林制药左右倒腾,也只够偿还银行每年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