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纳·温宁说:“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挑战,需要一个全球方案。只要齐心协力,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每个政府的首要目标都是保障国内的就业,但实际条件又因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已有迹象表明诸多国家正在通力合作。在战胜这场危机的斗争中,我们必须避免保护主义的再生,同时还必须遵守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
据悉,为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拜耳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克目前所遇到的困难。
中国是拜耳在亚洲最大的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份额占拜耳总销售的5%以上。拜耳在中国有20多家公司,其中拜耳材料科技坐落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占地15平方千米,计划2012年投资达21亿欧元。拜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拜耳集团大中华总裁柯尼希日前表示,拜耳材料科技业务必须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拜耳密切关注并不断加强其在中国的长期竞争力。只要中国本地有市场,那么金融危机将不影响拜耳在中国的增长。
柯尼希分析说:从全球来看,中国市场仍然是拜耳的长期目标和主要增长点;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凭借着中国GDP8%的预期增长,中国今年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虽然金融危机影响我们的出口业务,但拜耳医药保健和拜耳作物科学将坚持实行本地生产和本地供应,所以业务影响不大。
据介绍,拜耳在中国的所有公司已采取了必要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公司竭尽全力保障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员工的福利,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以保持在中国和全球的竞争力。柯尼希说,通过实施这些举措,加上来自员工的配合与努力,以及中国政府的支持,拜耳相信能成功地克服目前的困难,并将继续致力于成为中国的长期投资者。
2009年2月12日,拜耳医药保健旗下的拜耳先灵医药宣布,在未来5年,将投资1亿欧元在北京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能力。由此,北京研发中心将成为拜耳在德国和美国之外设立的第三个全球研发中心,拜耳将汇集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北京展开合作,并专注于创新疗法的开发。据拜耳方面估算,中国拥有100亿欧元的相关市场。虽然,在IMS Health的报告中,拜耳是在华跨国药企中销售排名第一的医药保健公司,但对拜耳来说,中国市场还有很大潜能。
除医药产业外,拜耳方面称,2008年至2012年间,拜耳作物科学计划将投资34亿欧元用于研发工作,其中约27亿欧元将用于研究创新的作物保护活性成分。在此期间,公司还计划投资约7.5亿欧元用于开发种子与作物生物技术的全新解决方案。除了诸如昆虫抗药性与除草剂耐性等特性之外,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将更加注重于提高产量以及使作物更具应力耐受性等目标。对此,沃纳·温宁表示,考虑到将来的气候变化,作物生物技术将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