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解除质押、变更担保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北海国发(600538)控股股东广西国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发集团)股权过户不能实现。1月15日,北海国发的股权转让中止。
2008年10月13日,国发集团的股东王世全和杨宁与上海通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通盛)签订《广西国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以总价1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分别持有的国发集团60%和40%的股份。转让完成后,上海通盛将持有国发集团100%的股权,且通过国发集团持有北海国发5348.81万股股票,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9.15%,成为实际控制人。
经营困顿
此次转让曾给因“未获国家燃料乙醇定点许可”而主业不振的北海国发带来希望。
主营业务为生物医药的北海国发,因经营困顿而转向新能源。2007年4月北海国发斥资6821万元从国发集团买入广西国发生物质能源公司(下称国发能源),并增资5000万元。由于尚未获得国家燃料乙醇定点许可,仍未能获得补贴。公司也只能一直停留在食用乙醇和医用乙醇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上。
实际上,国发能源一直盈利乏力。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股权转让前,该公司仅2006年没有亏损,2004年亏损203.81万元,而2007年1-3月该公司亏损260多万元。评估报告同时指出,该公司总资产仅2.68亿元,且其中固定资产就占近2亿元的情况下,负债将近2亿元。
国发能源在2007年下半年小额盈利之后,进入2008年便亏损1022万元,接近上市公司亏损总额的三分之一。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产量不足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债务纠纷
不仅如此,就在北海国发的新能源美梦难圆之时,公司逾期的银行贷款犹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已经成为北海国发目前的重要负担。截至2008年12月30日,公司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有47464万元逾期银行贷款。
北海国发的逾期贷款与其新能源战略不无关系。在斥巨资购入新能源资产的同时,北海国发又出资3000万元从控股股东及第三方公司手中购入北海世尊海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促进北海国发产品结构调整,保证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发集团为上市公司2.8亿元的银行借款提供担保。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长征电气及其大股东广西银河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将北海国发及其国发集团推上被告席,要求两公司为原告方向金融机构贷款申请提供4000万元有效担保。目前,北海中院已受理此案。并且,由于银行贷款逾期,债权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已纷纷起诉北海国发。
重组中止
若一系列的股权转让成功,北海国发实际控制人将从沉重的债务纠纷中金蝉脱壳,并可轻松套现约2亿元。
北海国发的第二大股东是北海市人民政府国资委,持1935万股,占总股本6.93%。其余是基金和自然人持股,比例均在2%以下。
据了解,由于国发集团股权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已质押给北海市政府,经多次与北海市政府汇报沟通,但是就解除质押变更担保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国发集团股权过户不能实现,2009年1月15日,重组方上海通盛投资有限公司宣布退出。
相关资料显示,上海通盛是一家民营投资企业,上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商务咨询等。(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