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半以上保健品企业呈“休眠状态”,超过总量四分之一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这是中国保健协会昨天向记者披露的信息。 据介绍,中国保健协会在过去10个月里,对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覆盖所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地区,涉及2025家企业的2951个保健食品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有767个、超过总量四分之一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并同时发现,只有1823家保健品企业目前尚存在,不到原有3829家企业数量的50%。 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了3829家企业的6009个保健食品,而通过此次中国保健协会对流通领域的调查,仅有1917个产品上市销售,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假冒保健食品超过100个的有9个地区。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介绍,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主要有两类产品,中药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类洋保健品。没有上市销售的保健食品除了少部分转入直销市场外,绝大多数属于等待转让或储备型产品,据估计,目前等待转让的取得国家批准文号的保健品在2000个左右。 “此次调查结果将呈现国内目前保健品行业的真实状况,有些数字是第一次对外披露”,中国保健品协会另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行业内长期流传的“幽灵产品”(有批号但没有生产、经营的产品)和“亚休眠企业”(停产、转产或已经注销的保健品企业)的说法,现在有了真实的注解。 中国保健协会认为,保健品借助传统模式招商融资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保健品企业对资金规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的民族保健品企业必须借助外部资本来共同完成做大做强。因此,保健品行业必须主动进行资源的整合与重新配置,以此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只有实现与外部资本的对接,才是解决保健品行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措施。中国保健协会提醒投资者,目前以超市、药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经营渠道模式存在很高的经营风险,不适合中小资本采用和进入。据介绍,新的《保健食品审批管理办法》将在年内出台,未来保健品的审批将更加向药品靠拢,产品开发的难度肯定会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