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举行的“医学研究创新之地正转移到亚洲”专题讨论会上,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思民在讨论中认为,中国医药企业只要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一定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进步。
100多年来,西方一直是大多数医学研究与创新活动的中心,但是,近些年,随着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亚洲和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欧美一些跨国制药企业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等亚洲国家,有的与中国的药企合作,共同开发新药。可以说,中国的药企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美国前沿科技公司的威廉·哈兹尔廷博士说,在过去10年,我们发现,西方医药机构的生产力变得越来越低。他们赚了10倍的钱,但是我们得到的药品却少了12%,好在有许多的机遇,也可以赚到很多钱。对于亚洲而言,大的公司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一个潜在的可能的方法是降低组织的规模,建立一些小型研究机构。通过资源外包、服务外包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全球在研发方面的力量,这将会真正地推动医疗外包这一趋势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药企生产的大多数是仿制药,自主开发的原研药极少。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张思民说:“创新是推动医疗产业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目前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在不断地推动研发。虽然搞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和投入是很大的,但这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他说,中国药企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我们国家也正在构筑自己的逐步完善的创新体制。中医在选项的时候,面临的投资风险非常小,包括今天在中国很多的跨国公司已经从中药中筛选了一些药物,因为有临床的文化做背景。中国庞大的人口市场为临床实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亚洲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的储备,特别是像中国拥有大量的研究院校,很多的硬件都是国际一流的。中国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有一个特点:“多、快、好、省”。这一点是我们在成本方面的优势。还有很多的“海归”,他们带来了很多国际的观念。这样会逐步提升我们技术创新的能力。张思民说,我们有自己的低成本的优势、人才的优势、有初步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优势,按照国际分工的理论会有很多的研发。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很好的进步。
实际上,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和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国,中药产业是我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之一。我国中医药亟待现代化和产业化。因此传统中药的现代开发应成为我国新药创制的重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