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拟取消药品加价何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这一切都是因为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取消药品加价可谓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利好”消息。 加价之弊 所谓药品加价,就是医院在药品进价的基础上可以再加价15%出售。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使医院在国家财政补贴不足的情况下,靠卖药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然而现在它却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指责的“以药养医”的罪魁祸首以及滋生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根源所在。 韩启德指出,在全国大型医院的收入构成中,药品收入一度占到60%,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这个比例现在依然高达45%,而在一些中小医院,这个比例更高,这是造成药价虚高、导致“看病贵”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是不合理的。医院本身不是卖药的,而是看病的,医院跟百货商场不一样,其信息是不对称的,医生本来给你开10块钱的药就够了,但是他给你开100块钱的药你也绝对会要,说不定你还觉得医生开越贵的药对自己越好。”韩启德说,“药品15%的加价是可以去掉的。” 正如韩启德所举的例子那样,药品加价政策所产生的弊端并不仅仅在于加价15%本身,10元钱的药加价15%后也才11.5元,其弊端更在于15%的利润空间会诱导医生开大处方、开价格更高的药品,譬如医生本该开10元钱的药,却给你开了100元的药,这样医院从药品加价中获得的利润就翻了10倍。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滋生出诸如收受“回扣”等许多不正之风。 卫生部的官员也日益清醒地认识到了药品加价政策的弊端。4月18日,在“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上,现任卫生部部长、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强指出,医院与企业有一个共同利益机制,就是药品加价政策,购进的药品和器材价格越高,医院的加成收入就越多,这是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重的重要诱因。“如果我们为了追求医院收入,忽视群众利益,这个政策是很有效的。如果为了减轻群众不合理的负担,使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这个机制的弊端就很明显。目前,社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改革‘以药养医’的机制,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的经济联系,因为大家看到了这个机制存在的弊端,即诱发了药品和医疗器材价格的上涨。”高强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卫生部提出了“四降一升”(即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医院药品批零差率、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降低高值医用耗材费用、提高诊疗费)改革试点的思路,要切断药品与医院的经济联系,使医院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控制药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不合理收入,控制医院盲目开大药方、卖贵重药,从而减轻群众负担。 而取消医院药品加价可以说是“四降一升”中比“降低医院药品批零差率”更为彻底具体的措施。 改革之惑 但是,当政府有关部门透露出要取消药品加价政策时,喝彩者有之,非议批评者亦有之。 有老百姓认为,药品价格降低了,看病不再那么贵了,当然是好事一件啊。 也有老百姓担忧,如果医院药品加价取消了,而医院的检查费用、技术服务价格涨上去了,看病不还是像以前那么贵吗? 而医院的院长和医护人员则普遍担心,医院没有了药品收入,国家财政能补贴多少呢?医院如何生存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医院的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家几乎取消财政拨款后,现在的医院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是以市场主体的角色出现,而不是社会福利机构,如果取消药品加价导致医院无法生存,那么该政策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将很小。国有三级医院的药品收入一般占其总收入的40%左右,民营医院因缺少高精尖设备及技术,业务主要为常见病治疗,药品收入所占比重更大,高的可达80%以上。取消药品加价将使本就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民营医院面临更大挑战。该人士表示,在医院的补偿机制没有解决之前,取消药品加价不可能降低患者的整体医疗费用,因为医院会在药品以外的其他方面寻求利益平衡,如提高挂号费、检查费、诊疗费等等,患者会发现他们看病依然那么昂贵。 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只占世界的2%,而且我国的医疗资源过于向城市集中,城市的医疗资源又过于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很差,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且医疗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鉴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卫生部有关官员提出,由于“四降一升”改革减少的收入,医院可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和增加政府投入得到补偿,而且国务院今年将要出台《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着力探索解决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据韩启德在央视《决策者说》中透露,卫生部跟其他各个部门经过几年努力之后,今年一定会推出城镇医疗服务体制的改革。他说:“今年应该是国有大医院定位清晰的时候。” 但是,无论是有关部门拟取消医院药品加价,还是欲实施“四降一升”,很多态度冷静的业内人士均感到困惑,并对其真实效果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从医多年的袁斌华博士认为,在国家财政对医院补贴不足的情况下,上述举措可谓“空中楼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像对国企进行改制一样对公立医院进行改制,从体制上消除医疗卫生行业的种种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并大力发展私立医院,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公立医院的绝对垄断地位,给患者更多的选择权。 事实证明人们的困惑并非多余。据《南方都市报》5月28日报道:近日广东公布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听证方案,共127个项目涨价,B超、CT等222个项目降价,而其结果将是“总体不变,有所下降”。有关方面用一连串数字对这个方案作了详细说明:此前,他们选择了47家有代表性的省、市、县医院进行测算,根据测算,调整后47家医院因为上调部分收费将增加1.36亿元,而因为下调部分收费将减少1.76亿元,这样算起来,这些医院一年实际会少赚4000万元,而总体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也会降低1.03%。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一目了然——1.03%,这就是“有所下降”。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