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生素的筛选仍然是新抗菌药物发现的重要途径。当前各大类抗生素均有所发展,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头孢菌素在抗生素领域仍占主导地位,出现了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兰与头孢噻利;发现兼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头孢菌素头孢地嗪;一批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和性能优于已有品种的第一、二代口服头孢菌素也陆续上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保持对肾脱氢肽酶稳定的基础上,其抗菌活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不断得以改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当前研究的主要动向是继续采用化学与生物学等方法修饰结构,以改善其耐药性并研发其在抗菌以外的应用。第一个第三代大环内酯药物亦于2002年首次上市。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通过结构修饰已明显改善了耐药性,近年又研制出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新氨基糖苷类药物。阿贝卡星(arbekacin)不易受氨基糖苷钝化酶侵袭,对更多的氨基糖苷耐药菌有作用;依替米星(etimicin)对庆大霉素耐药菌的敏感率高于奈替米星(netilmicin),对MRSA亦有较强作用。 科研人员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在探索之中。甘氨酰四环素(glycylcycline)是经过结构修饰的半合成四环素,对起源于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机制的耐药菌有作用;叔丁基甘氨酰米诺环素(tigilcycline,TBG-MINO、GRA-936)对临床重要致病菌(包括耐四环素、糖肽与氟喹诺酮的革兰阳性菌)有广泛的活性,抗MRSA、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作用优于万古霉素。 MRSA、PRSP、VRE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几种重要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它们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近年来,针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新糖肽类抗生素oritavancin(LY-333328)为半合成糖肽类药物,其体内半衰期较长,对MRSA、PRSP与VRE均显示良好作用,是抗VRE活性最强的药物之一。链阳霉素类抗生素synercid(RP-59500)是奎奴普丁+达福普汀(quinupristin+ dalfopristin)的复方制剂,能使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停止于转肽阶段,阻断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外排而使细菌死亡,对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链球菌属、屎肠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近年来新发现的对多药耐药金葡球菌、MRSA、VRE等有较强作用的其他新抗生素包括了酮内酯类、脂肽类、脂糖肽类、长链烯酸类等。 对多药耐药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有效的新抗生素主要包括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新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近年发现的对耐药革兰阳性、阴性菌都有一定抗菌作用的新抗生素有脱甲酰酶(deformylase)抑制剂BB-3497与放线酰胺素(actinonin)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多肽抗生素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迄今为止,已在昆虫、鸟类、动物及植物等生物中发现了700多种内源多肽抗生素。其高效广谱的抗菌活性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 (转载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