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各地大输液生产企业推选出来的8家代表企业的高管齐集河北石家庄,共同探讨当前国内大输液行业动向。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7月1日国家规定使用天然橡胶塞最后限期到来后,大输液产品的市场价格问题。8家企业的代表一致通过了有关2005年6月1日起调整玻璃瓶装大输液产品市场价格的决议,并向当地大输液联盟传达会议精神,由各地联盟协调当地企业共同进行价格调整。 全面调价预热市场 参加此次战略研讨会的8家企业包括上海华源、北京双鹤等大型大输液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输液产品年产能已超过25个亿,占据国内大输液市场60%以上的份额。可以说,此项决议对于整个大输液行业影响深远。 据了解,国内大输液生产企业过去所使用的天然橡胶塞价格约在0.06~0.07元左右,而按照国家的新规定,所要更换的丁基胶塞的价格每个为0.35元。这对于利润本来不高的大输液产品来说,适当调整更换胶塞后的产品价格合情合理。然而,如果在7月1日一次性提价0.25~0.35元,市场将无法适应如此大的价格变化。因此,不少人建议,企业应该在期限截止日前的47天内,逐步调整价格。 经过一上午的讨论,参会代表作出决议,自6月1日起,玻璃瓶装大输液全面上调0.1元:100ml玻璃瓶装输液的价格调整后不低于0.95元;250ml产品调整后不低于1.1元;500ml产品调整到不低于1.35元。 会议期间,四川科伦实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一再强调,在玻璃瓶装输液价格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价格的限度。按照他的观点,调整范围应在0.25~0.35元内。刘革新告诉记者,此次的价格调整并不是基于各大输液企业的主观意愿而定的。首先,必须要消化和吸收上亿元的成本增长问题,因此,要保证企业所能接受的上涨0.25元的最低标准。其次,如果上限调整得过高,将产生负面结果,企业会超过其核心竞争力所能支持的营销半径进行运作,刚刚形成的大输液市场秩序将会出现新的紊乱。 博弈商业的难得机遇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的丁基胶塞更替天然橡胶塞的规定,保证了大输液企业的运作能力和装备水平,加快了我国大输液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势必将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力。 此外,今年还有两项政策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首先,2005年产品出厂前的进检周期将由7天调整到15天,这意味着除零库存销售的产品以外,企业的库存情况客观上增长了一倍。另外,大输液企业第一批达标认证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由于五年一个周期,这就意味着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将是一个认证的高峰期。“这三方面的因素将使国内一半的大输液企业倒闭。”刘革新说。据悉,到目前为止,四川已有部分大输液企业因市场空间的减少而宣布退出市场。 由于输液产品的最高限价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此次的价格变化完全是工业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的一场博弈。对于病患者而言,不会感觉到大输液产品价格的变化。能否集合更多力量、利用政策影响和市场变化来实现自身的合理利益,是众多大输液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丁基胶原料价格受关注 专家预测,到2005年抗生素用丁基胶塞的需求量约为140亿只,输液用丁基胶塞的需求量约为35亿只,2010年将分别增加到150亿只和45亿只。如此巨大的需求量,对于丁基胶原料市场必然会造成影响,该市场价格究竟会变化到何种程度目前还难以预计。这也是大输液企业所担忧的问题。 据石家庄四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继广介绍,虽然我国丁基胶塞市场的需求量迅速扩大,但不会对丁基胶原料价格造成过大影响。“国际丁基胶原料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虽然国际丁基胶原料企业想在此时控制中国市场,但情况不会特别严重。近期已有大批的丁基胶原料由俄罗斯进入中国。相信到7月1日,进口的丁基胶原料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另外,从国内大型输液企业的产品结构来看,玻璃瓶装大输液的生产规模在不断减小。因此,丁基胶塞在国内的需求量从长远来看会不断减少。”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也在尝试着进行缩小瓶口直径的研究工作。据悉,北京双鹤已对供应北京以外地区的100ml玻璃瓶输液产品的瓶口作了调整。还有一些企业也在研究缩小250ml、500ml输液瓶瓶口的方法。至于能否保证质量要求,仍需后续关注。 (转载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