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成为安全套产销大国,2004年国内安全套总产量达到37亿只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20%。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生产的安全套出口到了68个国家和地区。而同时,国外的产品也在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并大有淹没中国产品之势,一个令业内担忧的现象是,国内安全套市场上有品牌和名气的产品全部来自外资或合资企业,国内企业的产品竟无一形成品牌优势。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主力企业尚需强身 我国是全球安全套四大生产国之一(另外三个是英国、美国、日本)。2004年,我国安全套内销量为26亿只左右(含12亿只政府采购免费发放品),出口11亿只;同时,我国每年进口安全套约为1.5亿~2亿只。 据了解,在国内安全套市场,计划经济的色彩一直比较浓,市场的一半还处于按照国家计划定点生产、政府采购免费发放范围。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计划外市场发展迅速,且市场竞争渐趋激烈。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乳胶分会理事长陶然介绍,目前在国内整个安全套生产领域,有7家是按照国家排产计划组织生产的传统的定点企业,有2家中外合资企业、4家民营企业,但规模都比较小,此外还有四五家民营企业正在筹建之中。 陶然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全套是不能做商业广告的。这就给安全套打造品牌增加了难度,也是导致国内生产企业没有名牌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安全套贴牌加工引起的市场混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陶然介绍,近年来,由于利益驱动,市场上出现了近200家安全套贴牌生产商,注册了1000多个安全套品牌,使计划外安全套市场呈现“四乱”: 一是质量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尤其一些新建企业产品质量失控,但因价格低廉受到一些贴牌商的青睐,使这样的产品在精美的包装掩饰下得以销售。还有一些所谓的进口产品,其实就是国内贴牌商加工的,其质量与国内产品相当,但价格却高出很多。二是价格乱。市场上同样数量包装(每盒10只或12只装)的产品,每盒价格高的达80元,低的只有0.8元。进口产品中绝大部分是贴牌商在国外如马来西亚加工的,有的贴牌商干脆在境外注册一个公司,将国内出口到国外的安全套改换商标后再进口到国内。三是品牌乱。市场上现有各种品牌的安全套上千种,进口品牌30余种,有的一个贴牌商就有三四十个品牌,一家安全套生产企业同时为四五十家贴牌商加工产品。四是管理乱。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管理,政出多门,重复检测收费,生产企业无所适从。 对国内安全套市场的“有厂无牌,有牌无名”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原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李宏规及一些业内专家分析,国内安全套主要生产厂家过去是国家投资兴建的,尽管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并不逊色,但由于包装技术相对落后,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不如国外那些包装时尚的产品。此外,对7家定点企业生产的安全套产品,一直是政府采购,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当计划外市场需求逐渐形成规模时,这些企业反应迟缓,而一些贴牌商却适时抓住了机会。品牌通常是在市场的拼搏中形成的,尽管现在有的企业已开始打造品牌,但毕竟起步较晚,至今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国产安全套强势品牌。 专家诊脉品牌培育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加入WT0后,国内安全套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家计生委药具管理中心有关专家安保华说,首先,我国加入WTO后,天然乳胶将逐步取消进口配额,降低关税。与此同时,安全套生产所需的其他进口辅料,也会因降低关税税率而降低成本。 其次,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世界范围内的控制人口增长将长期持续下去,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国外企业不能参加我国的政府采购活动,这就为国内企业留出了发展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内政府采购量还会不断增加。 此外,近年来性病和艾滋病传播速度加快,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安全套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同时,国家也在加强对安全套市场的监管,以规范竞争秩序,扶优抑劣。 面对发展机遇,国内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品牌?陶然、安保华等业内专家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为企业进行了诊脉开方: 第一,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高的企业,不要参与低价竞争,要坚持走品牌之路,同时寻找机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到国外投资建厂或销售自己的品牌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单一贴牌出口问题。对于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又不稳定的企业,先要寻求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倡导行业内的兼并重组,使市场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培育国产安全套名牌产品创造条件。 第二,政府可设立专门的行政监管部门对安全套市场进行管理,对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企业要淘汰出局,同时应尽快制定出安全套生产商、包装商、经销售商资质标准,使各厂家公平竞争。 第三,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在行业内提倡自律,引导企业拒绝向规模小、管理差、不符合生产条件的贴牌商供货,为净化市场环境做出贡献。发挥行业协会信息渠道畅通的权威作用,为消费者提供“知情选择”的准确信息,防止不法企业钻空子误导消费者。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