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主产区种植面积明显减少激起药商囤积的积极性,但由于库存十分庞大,而且囤积者的成分十分复杂。主产区商家有薄利多销的习惯,其他副产区仍有大量引种者,短期内仍难有大的升幅。 天麻: 有性繁殖技术的成熟,解决了种源不足和品种退化的问题,扩大了种植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已跌至十多年来的最低价。 当归: 多年持续低价,种植面积减少,库存下降,产区突然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压货者,价格迅速上升,但随着价位的升高,继续上升的阻力加大,但春季归苗价格暴涨,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后市尚待观察。 麦冬: 库存耗尽,产新降价引起众商极大的兴趣,多商赴产地等待下手时机。导致其行情变化十分敏感,稍升即降,稍降又升,机会也会在反复的升降中消失。 佛手: 去年产新时涨价,产新后降价弄得大经营户一头雾水。最近产地传出佛手在去冬今春遭受冻害袭击,促进行情迅速反弹,从17元/千克升至21元/千克。 益智仁: 主产区海南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益智仁后来受到药商的极大关注,随着减产幅度的明朗,其未来的行情可能会出现激烈振荡。 太子参: 低价吸引着不少关注的药商,但庞大的库存尚需时间消化,另外闽东北的柘荣新建太子参基地产量超过两千吨,贵州为新兴的产区,虽老产区积存有所缩减,仍难平衡供过于求的矛盾,短期内其价格上升的可能仍然渺茫。 (转摘自“亳州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