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获悉,近年来安徽省药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全省药品市场秩序总体平稳好转,主要体现在: 一、结合换发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淘汰一部分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企业。5年来安徽省共取消31家不符合换证标准的企业的生产资格,2家药品经营法人批发企业、46家非法人企业被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二、以太和、阜阳、亳州为重点,通过取缔一批药品药材集贸市场,确定新的监管思路和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超范围经营和阜阳、太和地下经营地问题。 三、加大对药品市场明查暗访力度,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假劣药品的行为得到有效打击,仅去年一年,安徽省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8个,立案查处5578件,查获假劣药品近2万批次,销毁假劣药品标值2440万元。 四、构建药品综合监管机制、省际稽查协作和联合打假机制,使药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如破获了横跨五省、全国案值最大的菌必治亿元假药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两网”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安徽省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81%的乡镇和60%的行政村,73%的乡镇和58%的村实现药品零售连锁或统一配送,农村药品安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药械市场的微观主体——药械产销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是这一市场健康运行的根本保证。据了解,安徽省在“治标”的同时不忘“治本”,帮促企业通过各类质量认证管理认证,打牢长远发展基础。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11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应认证数的76%,县以上的药品经营企业GSP通过认证,认证进度居全国前列。以此为契机,安徽省近五年来,引导700余家药品生产、销售企业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如北京双鹤、上海华源等一大批大型医药企业已注资安徽省医药业。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