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夏秋交替之时,安徽亳州药材市场上部分药材处于供少于求的状态,销势趋旺,价格也随之上扬。也有少数品种处于市疲价降状态。 水蛭:行情看涨,清水货现价为230元~250元(公斤价,下同)。 穿山龙:由于近年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渐少,人工栽培产量极少,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价格连年上涨,收购价今年已涨至3元~4元,药市价涨至7元~8元,仍供不应求。 金银花:近期一直走畅,现价为30~35元。 槐米:来货较少,近日价格上升0.5元,市上优质货不多,售价14~15元。 蒲公英:野生品到市货源稀少,市价明显趋升。目前市价为5~6元。 杜仲:到市货源不多,销售顺畅,售价在6~10元之间。 三七:走畅,市价暂无变化,但市场大货仍不多见,现80头售价85~90元,120头82~85元,无数头售价80~82元。 黄芪:走畅,价小有上扬,因地产黄芪近年种植面积有所萎缩,上市量不大,市上多以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大头芪为主。 甘草:货少,多商求购,现内蒙条草8~10元,野生甘草12~14元。由于近年甘草价低,农民减种,致使家种甘草在地面积缩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生产(甘草生长周期需2~3年),加上野生甘草受产地政策保护禁挖,后市被业内人士一致看好。 薏苡仁:走动较畅,现市价5.5~6.5元。 罗汉果:走畅,市价仍然保持坚挺,大个货2.5~2.8元,中小个货1.3~1.8元。 佩兰:走动顺畅,市价为2~2.5元。 漏芦:市上货源不多,目前市价在6~8元左右,其后市趋坚。 北沙参:现市疲价降,地产北沙参降至7~9元;内蒙北沙参有货来市,售价7.8~9元。南沙参产新价降,统货售价7.8~9.5元,去皮选装货14~15元,走销正常。 太子参:市上货多而收购商少,市价又降。现价20~21元。 草决明:走动转慢,目前市价滑至3.5~4元。 浙贝:降幅较大,大粒现价为50元~60元,小粒为130元~170元;平贝(大粒)价为80元;平贝(中粒)价110元~120元;平贝(小粒)价160元。野生柴胡到市较少,价格坚挺。 黄精:价格稍降,目前黄精(生一级)价为8~9元。 苍术:近期价止跌转稳,去皮陈货4.8元左右,新货到市不多。 石菖蒲:价格比前期下滑0.5元,走动不快。 熟地:市上货少价升,现统货价为15~17元。 山柰:走动转畅,现统货价为14~15元。 干姜:市畅价坚,干姜个15~16元,片13~14元,只是多以小批量走动为主。 何首乌:近年用量增加,现市畅价坚,江苏产统货11~14元。 白芍:市场货源走动平稳,由于社会库存量仍大,市价短时难有抬头,现一等售价9~9.5元,二等6.8~7.5元,混等统货5.5元左右。 白术:价格止跌转稳,但走动平平,地产一年生白术上市量不大,售价10~12元;浙白术有货来市,产地价12.5元。 草果:产新上市量不大,市价较稳。目前草果(统)市价32~34元。 黄芪:市价仍无起色,地产黄芪有商以6.5元收购;野生黄芪市畅货少,8~10元来货即清。 金钱草:近日来货增多,现市价为2.5~2.8元。 板兰根:收购价2元左右,前期由于价低药农多不愿出售,随着产新的临近,又担心价再降,已开始忍痛出售,同时随着收购商的增多,板兰根走动开始加快。现市价在4元左右。 天麻:价格稳中趋降,市场以小批量走动为主,统货售价30~35元左右。 野灵芝:近日成交价80~100元,较前几日略有下滑。家灵芝价为35~40元。 生地:走势疲软,市价不如前期,目前市场售价15~17元。 独活(统):目前市价为3.5~4元。有消息称产地减产,已有商关注。 青天葵(大):近几日有货源走动,市价在50~60元之间。 丹参(条统):现市价在8元左右,但有商家囤积,其价格蠢蠢欲动。 莲子心(统):19~24元,走动尚可。 肉豆蔻(统):走动一般,现市价35~37元。 黄芩:行情不见好转,目前市场统货售价17元左右。 枸杞子:价格下滑,货源走动不快,现统货售价18~20元。 蛇蜕:去年价高,今年各地重视收集,现入市量增多,价降至70元左右。 旱半夏:值淡季,走动不快,价格稍降,现市价38~40元。 (转摘自“中国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