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上海3月23日电(记者叶国标)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张纪 康教授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走过了追求一般资源(如廉价劳动力)--追求市场份额-- 追求效率和利润--追求战略资源(如专利、品牌、高级人才、稀缺能源)四个 阶段。 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十大变局: --从合资合作走向独资或控股。由于合资双方在利益和文化上存在差异, 加之对中国市场由陌生到熟悉、政策环境由紧到松,跨国公司不再需要中方企业 这根“拐杖”,而倾向于建立独资企业,或者通过增资扩股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 股权和“话语权”,以便分享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知识库等战略资源。 --从“投石问路”到大举进军,从劳动密集型的小项目到资金、技术密集 型的大项目,从一般加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随着中国加入WTO、放 宽对外资的限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点进 入”到“面进入”的飞跃。 --从传统的投资建厂到并购业内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以高起 点、短周期抢占市场制高点。 --“四肢”进来之后,“头脑”也随之跟进,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 重心的转移,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总部,就近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整合 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经商务部批准,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投资性公司有 220多家,这些投资性公司已经或正在向地区总部转变。目前,上海经认定的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50家,北京有近30家。 --从本土化生产到本土化研发,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性研发中心, 挟资金优势网罗本地优秀人才,面向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开展研发。目前,跨国 公司在华地区性研发中心达400多家,仅上海就有100多家,它们既是跨国 公司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支撑,又是聚焦中国市场的研发主体。 --从“世界工厂”到“购物天堂”,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全球性采购中 心。品种齐全、品质良好、价格低廉、创新加快的中国产品日益受到跨国采购商 的青睐。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百安居、欧倍德等零售巨头,以及通 用电气、福特汽车、西门子、联合利华等制造业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国际采 购部或采购中心,将中国纳入其全球供应链和采购网络。 --从本土化经营到全球化运作,跨国公司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市场的重要 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 球流动。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不仅满足本地需 求,而且面对全球市场。 --从输出产品、技术到输出品牌、标准,从有形资产的较量到无形资产的 搏弈,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模式发生改变。 --跨国公司加快在华专利布局,通用电气、松下、IBM等先后在中国建 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护机构,针对国内企业的“专利大战”初露端倪。据不完 全统计,1996年以来,在我国产业领域申请的专利中,90%由外国公司抢 注。专利保护、收取知识产权许可费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新武器,家 电、IT、制药、汽车等领域将首当其冲。 --从竞争走向“竞合”,为强化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之间在某 些领域和项目开展合作,建立联盟,优势互补,联手出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