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1年时间的钻研,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肿瘤图像处理技术。医生可从处理过的图像中“看到”肿瘤内的血液流动情况,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报道,计算机断层扫描(CT)装置或核磁共振装置扫描肿瘤时,一般只能提供如形状、大小、纹理等有关肿瘤结构的信息,而南洋理工大学许东山副教授领导的三人小组开发的这种动态机能显像扫描技术,可以处理经CT或核磁共振装置扫描过的图像。医生可从处理过的图像中看到肿瘤内微血管及微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从而有助于确诊肿瘤。 这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便之处在于不必添置新设备,可直接配合现有的CT或核磁共振扫描装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