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难治梭状芽孢杆菌的新型强毒性菌株在北美的流行呈上升趋势。这一成果将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难治梭状芽孢杆菌原本是一种正常的肠内微生物。然而,由于滥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难治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繁殖,使人出现严重痢疾症状,排泄物多呈水样、气味恶臭。
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调查,2001年以来的难治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者的排泄物样本中,一半以上存在一种编号为BI/NAP1的难治梭状芽孢杆菌,这一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特别的耐药性,其中包括常用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杀星。而在1984年至1990年感染难治梭状芽孢杆菌的患者中,感染BI/NAP1菌株的患者比例仅为0.0023%。
另据加拿大的一项调查,该国1997年感染难治梭状芽孢杆菌患者在病发30天内的死亡率为1.5%,而到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7%。而感染的主要菌株同美国发现的类似,同样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耐药性。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专家指出,常规的排泄物检查无法检测出这种菌株,医生和防疫人员应当根据其导致痢疾的某些特殊症状,掌握该菌株的感染扩散规模。如果这种菌株进一步扩散,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医疗界应重新考虑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或者寻找其他方法治疗与难治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