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印度药厂在全球药品销售额所占比率1%,占世界排名第13位,但其药品销售量占有率为8%,世界排名第4位。
印度原料药生产工业所具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将助其在今后的全球原料药市场抓住新的契机
多年来,印度原料药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前不久,由意大利化学制药通用名药物协会(CPA)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今后5年里,在全球需求的推动下,亚太地区原料药市场预计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可望达到13.7%。
在这种大背景下,印度公司所具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将助其在今后的全球原料药市场抓住新的契机。印度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经济具备一定规模并且充满活力,印度国内对许多成品制剂的需求强劲,政府也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所有这些因素可能将有利于印度原料药公司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印度2010年将取代意大利
2005年,印度原料药生产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美元,其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位。预计到2010年,该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9.3%。相比而言,意大利原料药销售收入虽然在2005年达到32亿美元,但这一行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预计到2010年,意大利原料药销售收入仅增加到33亿美元。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Frost&Sullivan公司提供的数据,2004年,欧洲原料药市场的规模估计为47亿美元,年增长率大约为3.5%左右。在欧洲,心血管治疗药物是原料药使用最大的一个领域,大约占整个原料药市场的20%。其他使用原料药较大的治疗领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抗癌、疼痛治疗和胃肠道用药。
今后几年里,欧洲原料药生产商将会看到它们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将会下降,而亚洲市场正在以不凡的速度增长,其中,印度预计到了2010年将取代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
专家们认为,由于印度具有劳动力和经营成本低、政府扶持等优势,印度原料药厂家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挤压欧洲厂家的利润,而且也将威胁到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的地位。
与欧洲国家相比,印度劳动力成本便宜多了。CPA主席、意大利PoliIndustriaChimica公司首席执行官AlbertoMangia表示,欧洲的能源成本相当高,而劳动力成本又比亚洲昂贵得多,不过,虽然全球原料药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欧洲公司仍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参与竞争。
确实,很难想象欧洲原料药厂家仅仅依靠严格的成本削减措施来与亚洲同行展开竞争。在欧洲的原料药工厂,雇员的平均工资是中国和印度的10倍多,经营成本更高。在亚洲国家,建设一座符合国际监管标准的原料药生产厂的成本一般仅为西欧地区的25%~30%。
中国逊色之处何在
有人认为,从现存数据来分析,中国应该不存在对来自印度的竞争的担心:2005年,中国原料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为44亿美元,预计到了2010年,这一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99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17.6%。
但是,CPA的报告告诫说,印度最终将在全球竞争中坐上头把交椅,这是因为其原料药出口销售正在高速增长(增长率事实上居全球第一),尤其是在向美国等监管力度大的市场的出口上。
报告称,印度原料药厂家都在努力提高它们向国外市场的销售,但中国的许多厂家则将希望寄托在国内销售,而不是出口销售。因此,中国制药公司传统上面向的是非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内很受欢迎。从新药发明的能力上来看,印度显然要更胜一筹。
印度所有大型制药公司都装备了技术先进的设备,用来生产各种原料药。它们在国内生产的原料药绝大部分出口到全球各地,既包括新兴市场也包括发展国家,其中主要市场有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等地区。事实上,全球50多个国家都依赖印度来满足它们对制剂和原料药的需求。印度国内对原料药的需求也由这些厂家予以满足。
此外,当涉及某些事项时,比如向客户提供药物主文件(DMF)、遵守GMP标准等,中国原料药厂家要比印度同行缺乏严谨性。因此,印度在DMF提交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获得美国FDA批准的生产厂的数量为全球之最(除美国以外)也就并非巧合。
报告还发现,从产品推介以及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组织来看,中国原料药厂家并不太注重市场营销。在知识产权领域,印度的表现似乎要好一些,成功地让外国投资者树立了信心。
然而,中印两国原料药厂家之间的激烈搏斗并不会给欧洲同行带来“渔翁得利”的机会。目前,在西欧通用名药原料药市场上,两国占据了大约57%的份额,预计到2010年,这一份额将上升到大约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