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生物技术行业受到资金缺乏带来的伤害最为严重——风险投资逃离,私募股权投资极度缺乏,生物医药公司破产的故事将会更多地上演。
这次全球经济衰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衰退。据国外战略咨询机构估计,到2010年,为了弥补损失的财富,美国消费者将减少5000亿美元的支出,而美国健康计划将增加保险费用。另外,由于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不考虑药物的剂型、处方的再配或去医生处就诊,仿制药和非处方药将会吞噬掉专利药品销售额的绝大部分。同时,生物技术公司破产的故事将有增无减,大型制药企业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低价购买他们感兴趣的技术。
如果说接下来的几个月,制药企业突然开始关注起公司的抗高血压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销售额,这一点也不出人意外,当然前提是这些药物都是专利药。2009年,美国生物医药界将特别关注两件大事:全球经济崩溃和奥巴马当选总统。这两件事情让美国生物医药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应该会感受到压力,”美国顶尖的律师行阿诺德。波特律师行(Arnold & Porter)的律师Daniel Kracov如是说,“生物医药业将真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政治和政策上的双重挑战。”
随着医疗保健体系重构的如期而至,制药业将会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失业率将增加10%,至少有200万美国人失去私人医疗保险,制药巨头们的价格策略将成为人们暴怒下的靶子。安永国际(Ernst & Young)公司的制药业务负责人Carolyn Buck-Luce认为:“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使医疗保健体系可负担性和可接受性更好的机会,这对生物医药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一旦人们认为通过生物医药业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情况就不太妙了。”这预示着政府干预的新纪元已经到来,国会将会在加强政府调控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从控制药品价格至患者优先的每件事情都让国会兴趣十足。“美国的患者已经意识到,同样的药品他们所承担的费用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高。”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兼Pharmacopolitics的作者Arthur Daemmrich如是说。
与此同时,制药企业将继续在专利的悬崖边跳舞。“2008年是制定重要战略决策之年,2009年是这些战略的全面实施之年,”Buck-Luce说道:“真正的创新与其说是业务模式上的创新,还不如说是企业运营模式上的创新。”
史无前例的衰退媒体在热烈谈论奥巴马就职的同时,与此相提并论的是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随着新总统上台后出台的大量新政。经历了经济萧条之后,美国中产阶级突然发现美国经济离14万亿美元越来越远。“2009年将是非常糟糕的一年,一切皆有可能,”波士顿顾问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Peter Lawyer说到:“由于制药企业设法表现出低姿态,我觉得将会出现一种企业自愿的降价行为,但是这意味着制药企业的增长步伐将更加缓慢。”
过去认为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并不遵循诸如消费品之类产品的商业周期,在药品处于衰退期的时候,制药界往往不需要采取保护手段,但是这一次的衰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衰退。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机构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估计,到2010年,为了弥补损失的财富,美国消费者将会减少5000亿美元的支出。美国健康计划中将增加保险费用,雇主将会增加雇员所承担的“共同支付额”(copays)。由于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不考虑药物的剂型、处方的再配或去医生处就诊,仿制药和非处方药将会吞噬掉专利药品销售额的绝大部分。
由于雇主抛弃了退休的雇员,美国参加医疗保险处方药物计划(MedicarePartD)的队伍将会膨胀。据AmundsenGroup公司的MasonTenaglia称:“3个月前,通用和克莱斯勒的CEO在请求政府援助的时候,曾经表示将向受其委托成立的自愿员工福利协会信托基金(VEBA)投入资金,该基金主要是用来向退休员工支付福利,但是目前这两家公司已经食言。”他说:“由于企业破产给退休员工的福利带来了威胁,因此,退休员工别无他法,只能选择医疗保险处方药物计划(PartD),甚至医疗补贴(Medicaid),前者是专为老年人而设立,后者则是为贫困者而设。”
生物公司物美价廉除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外,没有任何行业比生物技术行业受到资金缺乏带来的伤害更重。南加州生物技术协会BioCom主席Joe Panetta说:“对许多中小型公司来说,私募股权投资极度缺乏。如果这些公司想支撑到2009年年末,那么,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援助。”
从去年年末开始,生物技术公司破产的故事就突然上演了,今后如果得不到任何资金输入的话,2009年这种个案将有增无减。据BioCom统计,370家已经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中,将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公司撑不到2009年7月,而2007年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还不到2008年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一半。Panetta还特别提到,BIO这一国家性质的游说团体正在美国国会山寻求免除每家生物公司3000万美元的税收。“美国的汽车行业是个守旧的行业,而生物技术产品却是用来治病救人的,”Panetta质问道:“那么,您觉得哪个行业更应该获得资助呢?”
生物技术公司的资金困境让大型制药企业获得一个好机会。“2009年我们将继续看到大型制药企业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他们感兴趣的技术。”全球500强公司之一的Troy Gould法律事务所SandyHillsberg如是说。
一年前,一家即使仅拥有一只新产品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价格已高得离谱。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经济衰退已经让收购价和其他交易的价格重新变得合理。”第一制药三共的Joe Pieroni表示,2009年出现和2008年一样的,由大型日本制药企业所导致的并购洪流将在他的意料之内。
据安永国际估计,至少在接下来的18个月内,金融风暴将让生物技术公司的估价继续下降。目前,制药公司唯一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击。Panetta认为:“如果制药企业想继续等待下去,直到生物公司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再出手的话,那就犯了一个大错了,因为这些公司有才能的人可能都已经走光了。”
从长远来看,制药公司的命运和生物技术公司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许多大型制药公司一半的研究开发项目都是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展的,因此,这些生物技术公司的减少将会让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线“雪上加霜”。安永国际负责人PeterYoung认为:“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和重要的处于研究初期的项目都将会死于这样金融风暴中。”
这正是为什么贝恩咨询公司的Timvan Biesen期待制药公司在资助生物技术公司方面能竭尽所能的原因所在。
Peter Young则主张建立制药企业风险共担的资金合作模式,“生物技术公司需要更正规的资金,因此,他们将不会把时间花费在获得风险投资上。”对于如何判定什么样的公司应拥有什么样的产品这个问题,他说:“可能只有通过专利共享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