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Bioon.com】如果哪家制药巨头现在宣布,开始全力研制“重磅炸弹”的原研药物,那么许多人的想法和业界专家的想法并没什么不同——这真是件冒险的事。
这其实有点像160年前美国人在加州淘金的过程:把粗精矿放在淘金盘内,盘内注入一定的水,端起摆动,不断排水,泥沙顺水流走,只剩下少量金粒和重矿物,更精心的操作后,淘去重矿物,剩下终于得见的珍贵金粒。
只不过,160年后,端着“淘金盘”的是全球各大制药巨头,在已经被反复筛淘过无数次的沙石中,想要找到一颗晃眼的大金子,不仅仅需要好技术、好眼力、好耐性,还要有一点点“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
原研药物的艰难和烧钱,这些年不断有刷新的时间、成本数字作证明——8~10年、16亿~20亿美元的成本投入只是一个平均数。事实上,在这些投入后,仍然无法保证最终发现一个全新的化合物——“万里挑一”,在这里不是虚数的言多,而是一条必定要走过的荆棘之路。
缝隙中的市场,即利基市场,是当下最吸引眼球的市场。
突围利基市场
“小众、新型、专利、高附加值”是规模不大的瑞士IBSA的产品甄选原则,50年后,坚持半个世纪的研发指标成为了这家企业鲜明的风格。
“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一家小公司,现在依然是,不同的是,现在的我们小而强壮。”对于自己公司的路径选择,IBSA战略营销主管Dr.MaurizioDattilo告诉媒体,“因为是一家小企业,所以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所在,成为世界排名靠前的制药公司不是我们应该追赶的目标,那实在太不实际了。”
但千万别就此认为IBSA胸无大志、自甘平庸,他们其实有着自己的谋划。
“销量在10亿美元以下的市场,对大公司来说往往不会关注,因为难以填补研发成本缺口。但是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块市场,这种差异化竞争不仅避免了和巨头‘鸡蛋碰石头’,也在一些利基市场形成了我们的技术优势。”Dr.MaurizioDattilo说。
基于这种考虑,半个世纪以来,以高质量优化分子结构和改变给药途径研发为主,关注生殖、骨关节炎、疼痛等小口径细分市场,IBSA对深耕细作的“改良”乐在其中——“原研是大药厂的事情,我们只专注于适合我们小公司做的事情。”Dr.MaurizioDattilo说。
事实上,美国健赞生物的利基之路与IBSA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