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Vertex与强生等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的首个直接抗病毒药物Telaprevir以及默沙东开发的Boceprevir在2011年陆续上市,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将有重大的改进。
目前针对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法(SOC)为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方案(PEG-IFN/RBV),但是该标准治疗方案只能根除近一半丙肝患者体中的病毒。
最近,在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第61届年会上,专家们就采用新药治疗丙型肝炎提出了大致的看法。而得到最明确的结论为,随着Vertex/强生/三菱公司开发的首个直接抗病毒药物Telaprevir以及由默沙东开发的Boceprevir在2011年的陆续上市,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将有重大的改进。
Telaprevir与Boceprevir
Telaprevir与Boceprevir 同属于直接抗病毒药物中蛋白酶抑制剂(PI)。由近4000名患者参加的5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Telaprevir 的临床效果略微优于Boceprevir。
在名为ILLUMINATE和名为ADVANCE的2个Ⅲ期临床研究中,在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采用Telaprevir加标准治疗方案(PEG-IFN/RBV)与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Telaprevir治疗方案组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72~75%,而标准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的SVR仅为44%。ADVANCE试验是一项3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者在1,088例未经治疗的慢性基因1型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中将两种基于Telaprevir的治疗方案与标准治疗进行了对照。第1组和第2组患者均接受Telaprevir 750mg加标准治疗,治疗时间分别为8周和12周;而第3组对照患者则只接受标准治疗,即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180μg/周+利巴韦林1,000~1,200mg/日。第1组和第2组获得了广泛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患者,治疗结束后24周,对照组44%的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而第1组和第2组分别有69%和75%的患者获得了S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第1组和第2组获得了广泛RVR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7%和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
Ⅲ期临床研究还发现,Telaprevir可以将疗程的周期缩短一半,即从以往的48周缩短至24周。而在Boceprevir的研究中,只有44%的患者可以将整个疗程缩短至28周。鉴于标准治疗方案(PEG-IFN/RBV)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缩短疗程周期可以作为Telaprevir明显的优势之一。ILLUMINATE试验是一项Ⅲ期开放性试验,旨在确定将Telaprevir加标准治疗的用药方案从24周延长到48周是否对已经获得了广泛RVR的未经治疗的基因型1 HCV患者有益。共有540例患者先接受了12周的Telaprevir治疗方案。在获得了RVR的352例患者中,322例继续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配至24周或48周治疗组。24周组和48周组分别有92%和87.5%的患者获得了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种族和肝损害程度的数据分析显示,24周组和48周组获得了广泛RVR的黑人患者中均有88%获得了SVR,晚期肝脏纤维化/硬化患者中分别有82%和88%获得了SVR。48周组与不良事件相关的治疗终止率高于24周组(12.5%比0.6%),这提示更宜采用短疗程治疗。该试验的意向性治疗分析表明SVR的总发生率高达72%,这证实了以病毒学应答为指导的基于Telaprevir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用于未经治疗的患者。
REALIZE研究在先前已采用标准治疗却无病毒学应答的基因1型丙肝患者中进行,研究对象包括复发患者;对治疗药物有部分应答的患者;以及对标准治疗药物无应答的患者。在该项Ⅲ期临床研究中,将Telaprevir的治疗效果在所有先前治疗无效的患者中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复发患者中Telaprevir治疗方案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达到了83~88%,而在与之对应的名为RESPOND-2的研究中,复发患者对Boceprevir的SVR为65-79%。在对治疗药物部分应答的患者中,teleprevir组患者的SVR率达到54~49%。而在RESPOND-2的研究中,对治疗药物部分应答患者对Boceprevir的SVR率为40~52%。
Vertex公司与默沙东都打算于2010年年底的时候完成对Telaprevir与Boceprevir的新药申报工作,如果获批的话,Telaprevir与 Boceprevir将在2011年年中的时候上市。目前,分析家们预测由于Telaprevir的优势,telaprevir与Boceprevir的市场将呈现7/3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