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李斌)没有仪式,也没有发布会,位于北京阜城门外的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17日悄悄换上了“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的新牌子。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标志着我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产业“航空母舰”在“改装”后将扬帆远航,步入技术创新、国际化经营等生物产业竞争的“深水区”。
此前经有关部门批准,同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的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与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以吸收合并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整体划入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重组后的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这次重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组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和全球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不进则退的背景下进行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生物技术产业中,欧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2025年,仅美国生物技术市场就将达到2万亿美元。而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含疫苗)2000年仅为22.8亿元人民币,预计2005年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可达50至60亿元人民币。
重组前,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拥有北京、长春等6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一家上市公司,总资产30多亿元人民币,符合国家GMP标准的生产线80多条,预防、治疗、诊断用生物医药产品200多种,是我国生物技术领域内最大的高科技生产企业;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是我国科技领域内历史最悠久的科技外贸企业,为“两弹一星”、863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虽然我们拥有27个一、二类新药,但大多数产品仍以仿制为主,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国立说,公司将集中人力、财力进行技术创新,以打造一艘真正的中国生物技术“航母”,实现从预防类生物制品领域为主向以生物制药为主业转型、从仿制为主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转型、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化经营的转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