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芯片-美国《科学》杂志将其评选为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美国商业界权威刊物《财富》对其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微处理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改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生物芯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
2000年2月, 留学归国学者、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程京博士在国务院办公厅高科技讲座上所做的关于生物芯片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报告中建议:中国应加大在生物芯片研发方面的投资力度,实施强强结合,尽快建立国家级的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以迅速研究开发出一批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技术,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去。此建议引起了国家对生物芯片技术的高度重视。讲座之后,李岚清副总理对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立及资金问题做了专门批示。6个月后, 经国务院批示、国家计委批复,由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到目前为止,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765亿元人民币, 其中四家发起单位共出资2.4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1.06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国家科技部还将在五年内为其投入2亿元人民币的研究经费。中心以系统生物学为准点的研发方向主要包括: 微流体芯片、主动式微阵列芯片、芯片实验室、可植入式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软件、纳米材料及诊断仪器。
>>>点击浏览公司建设中的新址场景及夜景效果图
----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米的北京国家生物芯片工程基地已纳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中。基地计划在2003年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基地的总人数将从现在的200人增加到400人左右,其中约64人为研究生及博士后。另外,从国外高薪聘请的、具有各种科学与工程背景的首席研究员将从现有的7名增加到20名左右。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力争使北京迅速成为世界生物芯片的技术重镇之一,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生物技术的腾飞做出贡献。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