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模式
2004-02-28 15:51:11
果园牧草综合利用 用地养地有机结合 一种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模式
近20年来,福建省果树业生产发展迅猛,据统计,1996年全省果树种植面积已达50万公顷,至2002年扩大到70万公顷,其中幼龄果园面积约21万公顷。由于果园建设和生态保护严重脱节,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既破坏了果园生态,造成大量低质果园,又因果品品质差,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针对以上问题,福建农科院自1989年开始,进行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综合研究。该项目于1999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推广应用可望为全国的小流域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技术。
一、生态果园的基本模式
生态果园的基本模式就是在丘陵山地果园以发展果业为龙头,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建立以果-草-牧-(菌)-沼为主要循环体系的生态果园模式(图1)。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绿肥用量,少施化肥,培肥地力,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而且还能利用牧草发展草食性动物,并由此带动饲料加工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其大量排泄物用作沼气原料,可生产沼气提供果农家庭生活燃料。沼渣和牧草还能栽培食用菌,以其下脚料作有机肥,有利于促进果树生长。此外,果园种草,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促进生态平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对生态果园模式、等高梯台模式和单一种果3种模式研究表明,其能量效率分别为64.68%、59.26%和50.20%。显然,采用生态果园模式建设的果园效果较好。
再者,果草复合栽培的生态果园比单一种草和单一种果能明显提高光资源的利用效率。幼龄果园套种牧草后单位面积生物量比单一种果或单一种草的处理区有明显的增加,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4-10月观测表明,光能利用率大小顺序是果草系统(0.58)〉单一种草系统(0.24)〉单一种果系统(0.01)。由此可知,在幼龄果园中合理套种牧草能更有效地提高光能利用率。
二、生态果园的基本技术
1、果园建设 红壤山地一般比较瘦瘠,土质差,地下水位低,水利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山地建生态果园的重点工作是改良土壤,引根深生;增设灌溉设施;通过种植牧草等措施,控制雨后径流,保持水土。果园最好选在10度以下的缓坡或斜坡地,尽量避免在超过25度的山坡地建园。园地最好是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保水性能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如在土壤理化性状较差的坡地建园,必须特别加强改土工作。建园的坡地要靠近水源或者附近有可以建造蓄水池的地方,以便建筑水池、水库,保证干旱季节及时灌溉。此外,园地交通要比较方便。生态果园的基本操作技术与一般果园相似,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修筑梯田。梯面的宽度根据山地坡度大小而定,坡度大的,梯面窄些;坡度小的梯面可宽些。梯田面有水平式、内斜式。不论内斜式或外斜式,梯面坡度都不能超过5度。在暴雨、多雨地区,宜修成内斜式梯面,以利于保持水土。
②果园改造。在传统的等高水平梯田的基础上,采取园面、梯埂、梯壁、路面种草覆盖技术,果园面以套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豆科牧草品种为主;肥力较高的果园可适当搭配禾本科牧草,梯埂则选用南非马塘、百喜草为主;梯壁采用当地自然植被修剪方式做成,或人工种植百喜草、圆叶决明形成覆盖;道面选用耐旱耐踏的百喜草或宽叶雀稗绿化。在原有工程措施基础上,以这种全园套种牧草生物措施加以改造,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③土壤改良。利用牧草发酵产生沼气以及合理添加草粉沼渣替代部分木屑栽培食用菌是促进山地生态果园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牧草的多层次利用,不仅应该体现果园套种牧草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应该发挥其生态效益。本模式注重大量的沼渣、菌渣的改土效果,以求促进物质良性循环体系的建立,探索一条山地果园牧草综合利用以及用地与养地结合的途径,使牧草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2、牧草套种
①品种选择。经过多年引种试验与综合评价,共筛选出以保水改土为主的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平托花生、百喜草和以养畜为主的黑麦草、南非马塘、羽叶决明、白三叶、鲁梅克斯等较为理想的品种。
②品种搭配。在品种搭配上主要注意豆科与禾本科的搭配及热带与温带种的搭配,以达到营养平衡和周年供草。一般豆科牧草种于果园园面树冠滴水线之外,禾本科牧草种于果园的梯埂或2株果树的中线范围。
三、生态果园的实施效果
1、生态效益 果园套种牧草对果园生态有良好促进作用的,主要有调节温度和湿度,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速率,提高土壤肥力,以及保持水土等效果。
2、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生态园有促进龙眼树生长的作用,提高水果产量和品质,而且提高糖度,降低酸度,果实成熟早,色泽好。另外可以达到“以草养畜,以短养长”的目的。
3、社会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未来的主要方向。以在我省1%山地推广生态果园为例,每公顷增收1500元计算,仅此一项可增收1500万元,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生态果园的推广应用,可达到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为山区农民增产增收与农村奔小康做出应有贡献。 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局 陈恩海 福建省龙海市苍板农场 郭维贤 福建农科院红萍研究中心 黄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