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季度各大医药企业的业绩来看,医药行业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展速度,医药生物制品行业多家企业表现不凡,如华海药业(600521)和吉林敖东(000623)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分别增长81.88%和104.77%。在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国资委的信息显示,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亏损额成倍上升,同时年报亦显示,双鹤药业旗下20多个子公司一半以上亏损,医药行业在火红业绩的背后仍然存在隐忧。
去年初的非典大大推高了企业的表现,不少企业都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未必能与去年相比。但是在排除非典因素以后,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增,是属于正常的行业增长和公司增长。由于去年一些并不生产治疗“非典”药物的生物和医药公司的业绩受到了一定影响,导致这些公司去年同期业绩基数较小,今年同期业绩增长会显得比较突出。而且国内的医药行业一直处于高需求的状态,尽管生产企业的利润在近一两年有压缩的迹象,但是整体的增长速度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与上市公司业绩良好相反的是,行业内亏损的现象越来越不容忽视。据国资委透露,今年一季度,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亏损额成倍上升,实现利润由增转降。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8亿元,增长18%,增速比一二月回落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由一二月增长6.6%转为下降1.8%,亏损企业亏损额0.8亿元,同比增亏幅度达到1.1倍。与此相近的还有双鹤药业,作为国内医药企业的一大巨头,双鹤药业2003年的利润由一年前的1.68亿元,下降到了6400万,下降速度高于50%。
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效益下滑的现象证实了国际医药集团对行业的冲击。早在我国加入WTO之前,行业内便预计大批国际医药企业的进入将大大削弱国内企业的利益。在今年初原材料、能源价格一再上升的背景下,国内企业无法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赢利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在行业大环境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出现了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减少医药物流上的消耗是目前不少国内企业准备实施降低成本的一个热门方法,但是过热的投资风气使业内开始对最终的成功率产生了担心。国有医药企业要保住自己的江山不仅要应对国际巨头,还不可忽视与民营企业的竞争,行业内较量的激烈逐年增大,国有企业发展步伐迈得更快。
做强做大是国内一直提倡对抗国际巨头的一种发展途径,但是双鹤药业旗下20多个子公司一半以上亏损,年报出现大滑坡的情况给热衷于做大的国内企业提了一个醒。大部分的分析都认为双鹤的急剧扩张是导致今天局面的主要原因,收购、兼并后的企业规模是扩充了很多,但是如何处理好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管理和财务关系、协调整体的产品架构,对于一味追求大的企业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国内不少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做强做大,双鹤药业的情况反映了国内企业在这过程中最不可避免的一道门槛,一旦处理不当,累积起来的问题会更容易拖跨整个医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