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大规模申请高科技领域专利,中国企业成为被捕捉对象。
中国企业正面临的专利危机,
“完全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昨天,在科博会知识产权论坛上,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会议主席余泽辉呼吁,中国企业应该重视专利申请,制定相应的专利政策。
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围绕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和标准的国际纠纷此起彼伏,已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危机一:外企大撒专利网广捕中国企业
余泽辉表示,自2002年广东出口欧洲的DVD在英国海关被扣事件开始,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危机的序幕从此拉开,近年来,有关中外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愈演愈烈。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西方一些跨国公司就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申请专利,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包括通讯、生物、电子领域等。跨国公司申请的大量专利构成严密的“专利网”,使不断壮大的中国企业成为被捕捉的对象。
有数据统计,到2003年年底,国外在中国发明的高水平专利申请量达280万件,与之相比,我国的发明申请只有26万件,两者之间的悬殊对比对中国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危机二:借专利壁垒设阻碍门槛
有资料显示,仅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和39%的出口产品均不同程度地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造成损失约15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遭遇贸易壁垒时,同样也正面临专利壁垒。
据统计,在欧洲,欧盟利用反倾销诉温州打火机未果后,最终拿出专利技术壁垒来限制打火机在欧洲的销售,即要求安装带欧洲专利的儿童锁的专利技术壁垒,使得温州打火机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受挫。此前,沸沸扬扬的DVD专利事件最终以中国企业向国外企业支付每台4.5美元的许可费告终,中国企业更多的利润则被跨国公司“榨”走。
据了解,近日又有一家国内著名家电企业在美国被起诉。余泽辉认为,类似这样的专利诉讼在国外时有发生,中国企业应随时有思想准备。
危机三:中国企业沉寂海外专利申请
在海外专利申请的队列中,中国企业的身影少得可怜。这是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第三大困境:海外专利申请缺乏竞争力。
通过技术上的优势,以专利申请占领美国市场正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工具。2003年,日本在美国申请专利为4.5万件,香港特别行政区则为892件,中国内地企业在美国仅仅申请了887件,中国与日本之间相差高达52倍。中国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的“慢热”意识不得不引起警醒。
专家开出五大药方
面对严峻的专利危机,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余泽辉向记者开出五大药方。第一,制定专利战略。余泽辉并不认同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专利申请招标方式。他表示,很多企业在进行专利申请选择专利事务所时,普遍采用招标方式,谁价格低就给谁做。表面上看,企业的成本得到控制,可一旦专利做不好所造成的损失将是被节省的成本所无法弥补的。
第二,重视海外市场。海外申请专利的成功范例莫过于华为。2003年,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达3700多件,其中85%以上是发明专利,且与很多大公司成功进行交叉许可。
第三,编织严密的专利网。国内一些企业往往存在只专注某一个或两个核心专利申请的现象,国外公司仅一个核心专利的外围专利就多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如高盛,仅一个核心专利的外围专利就有上百个。
第四,建立专利预警。对行业内重要企业的专利进行检索,建立企业自身的专利预警是中国企业不可或缺的“反击”。所谓专利预警,即企业在研发时设立数据库,了解同一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状况。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同业者的发展方向,避免重合。同时可在同业者现有专利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自己的专利产品,迅速抢占一些专利空白地带。
此外,制定标准是一个很好的赢得竞争的手段。余泽辉强调,专利是一种合法的垄断,企业如果能够把自身专利上升为标准,这种垄断对于他人意味着不可企及。(杨青 陈柏 张钦 植万禄)
展板·名词
什么是337调查
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对与进口产品相关的某些投诉进行调查,并作出裁决。该条款曾经多次修订,根据这一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根据国内企业的投诉决定对某些进口行为进行调查,并作出禁止进口、停止侵权行为、扣押、没收等几种裁决。虽337条款不能使权利人获得赔偿,但其程序通常在12个月内就能完成,而且其对权利人的吸引力主要来自有力的贸易措施,尤其是禁止进口。目前,大部分337调查涉及专利或注册商标侵权,目前美方正在调查的20件337调查案件中,有16件涉及专利侵权,4件与注册商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