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报道: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全球自然科学的主流,生物技术不仅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为我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崛起提供了“生命之源”。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指出,当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特点之一,就在于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公益性应用和产业化开发的关系日益紧密,学术界逐渐将社会贡献作为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和成就评价的重要标准,研究开发的主体已转向企业界,跨国大制药集团和生物技术企业不仅参与到竞争前的知识创新,且知识产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生命科学在20世纪曾经取得过两次突破性的进展:一次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和摩尔根的基因论,另一次是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这两次突破性的科学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医药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的医药产业错失了20世纪的发展良机。
进入21世纪,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生物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搜罗人才、抢占专利、建设园区、培育产业等措施,以期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
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教授认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几乎与国外同时起步,差距较小,完全可以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从仿制向研发转变,我国能生产13类18种生物医药,世界上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生物医药中,中国能生产8种。我国投入临床研究的生命医药有近150种,有10种有望成为国家一类新药。专家预计到200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额将达到150亿元。
尤其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利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基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研究手段,很可能会取得极大的突破。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目前正致力于开展中药基因组学研究,研究传统中药与复方对各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关系。该中心还建立了一个中医药信息库系统,现已收集了8000多种药材,1400多种疾病,15多万个方剂,9500个中药中含有的化合物,近万种中药植物药的命名、性味、归经、形态、产地、药理、临床应用和化学成分等数据,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数据平台。
但马德秀教授同时也指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目前还存在资金短缺、优秀人才匮乏、缺乏原始创新、科研与产业结合程度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生物医药系统平台建设不够、法制建设跟不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等种种不足之处。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他建议业界应着重研究生物医药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