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技术跨越战略模式图示
生物谷报道
目前在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生物药品(如基因药品、疫苗)的研发,生物制剂、生物信息仪器的研发以及平台型的生物模型和筛药技术的研发三个方面。作为政府重点支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之一,上海市的生物制药产业从总体上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1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来源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成长,由于技术来源的不同而形成三种主要模式。第一,政府主导型。指政府作为主要力量整合或重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协助组建生物制药公司,从而对一些有前景的项目进行研发并实现产业化。起源技术一般是高校或政府下属的研究院所的技术成果。这些成果以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的方式为企业所拥有,而政府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将一些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心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企业与研究所两套机构并存的特殊组织结构。在产业发展初期这种发展模式有效的配置了生物技术研发所需资源,综合了研究中心在人才、技术、实验室设备上的优势和企业在产业化和融资方面的优势,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二,自主成长型。是指产业中的企业从风险企业起步,依靠自有核心技术,经历封闭公司、公众公司等阶段发展起来。在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中,“海归”派和科研院所专家的创业是自主成长型模式的典型。这种模式的技术来源一般是创业者通过多年研究获得的技术成果,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998年3月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毛裕民、谢毅两位教授创立的联合基因公司就是自主成长型模式的代表。第三,转化型。是指一些传统制药公司或非制药行业公司,为了寻找新的成长空间,通过投资或技术引进方式进入生物制药行业。其对应的技术来源有多样化特征,可以通过技术模仿、技术引进、并购生物技术公司等多种渠道获得技术。另外还存在介于三种模式中间之形态,如南方生物制药中心,它是由海归派学者创立起的生物制药企业,但同时又具有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
2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发展特点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已经进入了由跟踪向创新转换的阶段,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基因工程领域,上海市完成了国家承担的世界人类基因组测序1%计划中三分之一的任务,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定位克隆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疾病基因,全市申请的基因专利达2800多项,为全国之首,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研究等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生物芯片、动物模型的方面的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有些领域内,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待增强。主要体现在:①缺乏按照GMP规范进行新药开发的中试研究基地以及下游的关键技术。②进行生物技术研发所需的实验室设备仍需依赖进口,国内设备仪器生产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发展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上海的生物制药产业拥有了很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生物技术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他们对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启动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②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涉及了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生物芯片、筛药技术等分支领域,各类企业的所在地十分集中,政府也有意将研究院所和高校实验室进行汇集(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关于生物技术的“一所六中心”),使技术发展所需的资源比较集中,研发及辅助服务的链条比较完备,形成了产业群聚效应,有利于产业整体的技术进步。③在全球瞩目的人类基因组浩大科研工程计划中,中国是唯一获准参加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测定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碱基对序列的工作,上海市完成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这展示了上海市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其上游生物技术的水平更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使得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发展有了雄厚的基础。④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中国的基因资源非常,中国人群的基因组样品是人类遗传多样性的不可多得的材料,包含了丰富的基因数据,有利于占有更多的基因专利。而基因专利保证了基因拥有者对基因应用领域的高度垄断,因此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将由于对基因资源的占有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⑤由于美国药品监督监测局FDA对生物制药产品的检测通过标准十分严苛,使得当地很多生物技术无法产业化,只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这有利于上海的生物制药产业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获取其先进技术,率先产业化并占有美国以外的市场。
生物制药产业对于上海乃至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在技术发展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①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的多技术成果的活力方式是通过技术转让,而不是通过产业化推向最终的产品市场。导致产业化滞后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发展不够均衡,有些技术产业化所需的工艺和设备达不到标准;第二,产业内企业决策层的产业化意识还不够强,管理层产业化的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大多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科研精英,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如何融合是一个关键问题,缺乏有技术研发到市场运作经验的CEO和高级管理人才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②产业中的研究机构由于受政府科研计划的影响,其经费来源有一定的阶段性,与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形成矛盾从而影响技术研发的进度。③在生物制药领域内技术专利的占有量还比较低。据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中有90%的专利是国外企业申请的,这多少也可以代表上海目前的情况,一旦被别人控制了基因专利,即使企业将该基因产业化,也会为获得基因的产权而付出巨大代价。
4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技术跨越模式
21世纪生物技术仍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之先导,除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外,组织工程、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抗体工程、生物信息等产业将有较快的发展,而生物制药技术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差距相对较小的领域,因此,生物制药产业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对于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来说,实施跨越就成为首要之工作,而其技术跨越模式的确定可依据以下几点:
①生物制药技术目前进口限制较小,有机会通过技术引进缩短研发时间,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②生物制药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之间没有太多的技术关口,接口比较容易做,可以选择国外已有基础研究但没有应用研究的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从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③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在一些领域已有自主知识产权(如蛋白质工程),可望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跨越。④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拥有127个从事生物技术方面研究的机构,由于国际生物行业的全面紧缩,只有七分之一左右的企业是盈利的,我们有机会选择在国外兼并一些研究所或小的高技术公司,缩短技术发展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⑤生物制药行业本身在国际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进入壁垒较低,使得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与国际上该产业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地位。
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技术跨越模式:总体上应从合作创新方式为起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引进关键性或前沿性、尖端或实验室技术,并有选择地并购一些发达国家一些相关领域的高科技小公司以便迅速获得技术能力的提高,当达到一定的技术积累后,开始实施自主-跨越模式,最终实现技术跨越之目标。
生物制药是基于生物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并拓展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有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其他生命体基因组工程的研究,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市生物制药产业正是在此契机下蓬勃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