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至今25年来,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仅在股市中就募得了近1000亿美元资金。虽然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推出100多种新药和疫苗,数亿民众因此受益。但是,该产业却亏损严重,仅上市公司的纯损失就高达400多亿美元。生物技术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治愈不治之症。但数十年来,该产业不仅财政收入是负增长,损失也在逐年递增。虽如此,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却不会愁眉苦脸,庞大的资金支持使他们在亏损中仍如沐春风。
一种博彩游戏
美国人对生物技术产业的热情总是阶段性爆发,目前正处于情绪高涨期。今年第一季度,生物技术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募集到15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三倍。人们对其狂热追求,说明生物技术在金融和医药界有特殊身份--赌场。人们将大量资本送往高风险被忽略的研究领域,但只有极少数人得到巨大回报。生物技术界的赢家非常罕见,但一旦成功,回报却极其诱人。比如1983年购买安进公司的1000美元股票,现在的市值已经高达15万美元,而人类基因组科学有限公司在1999年-2000年的生物技术低潮期,仅8个月股价翻了11倍,现在却下降了90%,2003年一年的时间内,公司损失超过1.85亿美元。
由医药技术企业家转行的汤姆斯先生为生物技术作了精彩点评:生物技术对人们来说就是博彩业,它就像终极转盘赌博游戏,一旦中奖,奖金就是天文数字。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只有几家。最成功的是安进(Amgen),去年创造了23亿美元的纯收入。排在第二的是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去年的盈利有5.63亿美元。但是,由于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美国整个生物技术行业去年亏损达到32亿美元。
投资风险攀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基因技术公司创造了科学神话:将基因插接到细菌体内制造出入体蛋白,生物技术产业从此诞生,生物技术也与遗传工程紧密相连。科学家们将合成DNA或人源DNA插入活细胞中,识别遗传密码,产生大量药用蛋白。
庞大的资金来源使生物技术产业取得了一些医学突破,如为血友病患者带来福音的凝血因子蛋白,靶向性肿瘤药物,针对艾滋病病毒的基因诊断试剂。FDA已经批准155种生物技术类药物上市,其中70%是在近6年批准的。然而,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伴随着大量的失败。
生物技术的研究花费每年大约有180亿美元,远远多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心脏病、癌症和传染性疾病的投入,相当于制药业研究经费的2/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经费来自纳税人,默克公司和辉瑞公司等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处方药盈利获得大量资金。而生物技术公司的主要动力就是人们尤其是投资者的无限乐观。尽管大多数小型的研发型生物技术企业创业之初会用好几年的时间从事基础性研究,然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可是人们对获得巨大回报的未来远景仍然抱有希望。
生物技术企业也从风险投资家和寻求潜在试验药物的制药企业那里吸引资金。但是多年来,发行新股仍然是募集资金的主要途径。那些提供资金的风险投资家们之所以投资,也是想从这些小生物公司上市后的股票收益中捞钱。2003年,美国生物技术公司通过向投资机构和散户股民发行新股票募集到40亿美元。而同一年,生物技术整个行业却公布了同样数目的损失。在前50位生物技术公司中,只有12家实现盈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技术产业的亏损额在不断加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安进公司和基因技术公司的巨大成功使得生物技术具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人们对其他大量的亏损性企业却关注不多。
在美国上市的350家生物技术公司中,有1/6的公司要么股价下降到以美分计算,要么已经解散或申请破产,有很多曾经名噪一时的公司,连名字都已经被遗忘。这些公司埋葬了投资者的梦想。在生物技术产业兴起之初,生物技术先驱们曾宣布,生物药物是人体蛋白的变体,不需要安全试验,故基因工程能将传统药物的临床试验时间缩短好几年。现实并不如此,基因工程药物同其它药物一样,仍然需要10~15年的时间才能获得上市许可。
90年代初,抗体类药物又被吹嘘为攻克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潜在魔弹,这类药物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就会成为医药界的普通药物。2000年,人类基因组图谱的成功描绘预示着个性化治疗新时代的来临,这个消息鼓舞着人们的热情,生物技术股在短短4个月内狂升170%,但2001年,又开始陡降。4年来,这种治疗理念仍然在构想之中,没有实现。
大起必然大落
实际上,生物技术公司只是研究和募集资金的机器,它们兜售各种科学和医药"故事",再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有些公司20多年来靠着别人的慷慨资金得以存活,却没有开发成功一种药物。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既没有盈利,也没有为国家创造税收,更没有实现它们的承诺。生物技术产业不断向人们强调:保持耐心,安进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已经树立了榜样,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企业出现。
分析家们认为,生物技术产业实现整体性盈利最早要等到2008年,而且这个预言没有考虑财政负担、企业合并以及政府为了控制卫生保健成本限制生物技术药物价格等因素。
生物技术产业如此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生物技术缺乏认知,以至投资都带有投机性。一旦出现新的科技理念,投资者们狂热追捧,一旦出现不利消息,他们又立即脱手。如去年,某家公司狼疮类药物临床试验失败的消息传出后,其股票在一天之内下降了72%。相反,当去年5月基因技术公司的结肠癌药物传出好消息后,尽管有各种怀疑,但该公司的股票还是翻了3倍多,增长了400多亿美元。
分析家们认为,生物技术股价快速波动本身就是吸引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原因。投资者并不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进行投资选择,他们只是瞅准时机挑选暂时的赢家进行投资。一位在投资机构工作的分析家认为,近10年来,小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波动更大,仅次于互联网软件业、计算机芯片业、芯片制造业和网络设备业。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的股价稍微稳定,但也比金矿业和民航业反弹大。
一些散户股民对生物技术股市的现状表示满意,他们喜欢这种刺激性的游戏。生物技术公司高层官员善于利用这种市场情绪为自己牟利。自从去年年中,生物技术股票开始上涨之后,许多公司开始发行新股,募集大量资金。这种一窝蜂现象经常导致大量新股充斥市场,股票价格开始下降,暴涨暴跌不断循环。分析家们认为,生物技术股马上又会迎来下降期。分析家们的冷静分析并没有平息投资者们的热情,对他们来说,“我喜欢冒险,比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更刺激就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