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863”专项研发取得重大成果我国首个世界水平微生物芯片进入产业化阶段
预计五年内,该专项开发系列产品销售额将达6.25亿元纯利润超2亿元,成为本市生物技术领域的优势产业。
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王磊博士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863”专项———“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课题组经过两年的潜心科研攻关,近日取得重大成果,“重要致病菌检测芯片”第一代样品已经研制成功,并且开始制定企业和产品的质量标准,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微生物芯片研究进入产业化阶段,从而使本市建设世界级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抢占全球生物芯片研发制高点迈出历史性的一步。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内,该专项开发的系列产品销售额将达到6.25亿元,纯利润超过2亿元,成为本市生物技术领域的优势产业。
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设立了12项重大科技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专项是其中之一。本市在生物芯片技术领域先行一步、高人一筹,立项之初就瞄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集全市多方力量、突出特色和优势,由海外归来的南开大学王磊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申请了国家“863”专项———“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课题,从而使天津成为了国家在生物芯片领域重点支持的五个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唯一以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去年9月,本市组建了“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创建了一种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项目全新研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南开大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和“泰达生物技术学院”。目前,王磊课题组已经搭建起了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微生物检测平台,申报国家专利84项,已获发明专利2项,并形成了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人才梯队,确保我国在今后若干年内保持该领域研究的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