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初, 汉方医药科技成果转让网站正式开通。有关人士称,这是目前国内首家专业的新药交易平台,可解国内新药研发信息不畅难题
"我们正在搭建中国首家新药交易平台,虽然目前公司才运营半年,但已取得良好的发展,我相信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市场。"广州汉方精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建生满面春风地对记者说。
本报11月15日《仿制药缘何激增》一文刊出后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月20日,李建生约见记者谈了他的看法:目前,仿制药激增的主要成因是大量的企业卷入低水平重复(重复开发、重复生产)的怪圈中,形成这个怪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药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链中信息传递严重不畅,并缺乏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使得医药产业链中最前端的研发和最末端的市场严重脱节。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这需要将目前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链继续细分,使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国外那样的专门从事新药研发、投资等咨询服务的公司,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规避投资风险。" 北京万全药业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郭夏在先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医药产业链前后脱节,新药科研成果交易通道不畅
"在国外,新药研发的主体是各大制药企业,大学、研究所则主要着重基础研究。而我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新药研发主要由国家的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承担。研究主体的不同使得我国的新药研发更加学术化,往往出现研究与市场脱节的现象,而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并不意味着在市场上就一定成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吴松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导致这种情况的另一个现实原因是,目前国内新药研发领域90%以上的新药都是仿制药,研发主体竞争的门槛非常低,所以一个新药价值衡量的标准除了其技术含量外,更多的是考虑其对于市场的判断以及对于市场信息掌握的程度。但这些研究单位恰恰在这方面是十分薄弱的。这也使得目前中国的新药交易出现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后GMP时代的到来,那些曾经为了通过认证而大量引进、改造生产线的制药企业赫然发现,他们花费巨资新建、扩建的生产线面临着严重的开工不足,甚至闲置。有调查显示,约50%以上的企业经营者都在为引进新品种四处奔波。每年药交会各路经销商对于新药产品的趋之若鹜就能说明新药的魅力。强大的需求无疑为研究机构开发的新药品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但另一方面,很多研究单位辛辛苦苦几十年的结晶却因为没有找到有需求的企业而使好项目无人过问,很多研发机构手握好产品却难以找到好买家,所以大家都为了追求暂时的利益大量开发那些所谓的热门品种,结果造成研发机构低水平开发、终端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在现实的交易中出现了生产企业不敢买、研究单位的成果卖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供需双方急需沟通,专业中介呼之欲出
有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互不信任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相互诚信。为了卖出科技成果,研发机构存在着夸大功效、隐瞒不良反应的利益取向。由于企业不是研发的主体,因此难以对最后的研究成果作出清晰地判断,只能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同时,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市场利益,也存在着瞒报销售数字的可能,研发机构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因此,打破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之间的隔阂,建立起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提高效率。
信息不畅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科研机构在选择科研项目、企业在选择生产项目的时候,都没有准确的市场评估和预测,就是说只有定性的分析而没有定量的分析,企业往往注重目前的市场收益,对于未来的市场发展缺乏深入的研究,而在国外这些前瞻性的专业工作都是由专业公司做的。比如,现在市场上大家都竞相开发用于治疗女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产品替加色罗,这个产品2002年6月由FDA批准,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保护,目前国内有100多家企业在开发,但国外有新的资料显示,这个产品的临床效果其实并不理想。还有的产品是市场上需要的,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而不去开发以错失良机。记者曾经在广州某医院采访一位专科医生时,他提出了一个困惑,一个普通抗凝血的药物华法令目前市场上只有5mg这个规格,但这个药在临床使用中对于剂量要求比较严格,不同类型的病人需要不同的剂量,为准确剂量现在需要将5mg切割才能得到,这样不利于患者准确用药,他非常希望出现一系列更小规格的产品,以满足临床上的需要。但是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需求,这就是研发与市场脱节的典型例子。
李建生认为,导致研发和市场严重脱节的原因是: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都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从事相关信息的专业化管理和更深层次的市场分析;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临床使用的产业链中信息流不畅通。所以,市场上急切需要从事新药研发和投资的咨询服务以及科研成果交易的中介服务的专业化企业。
平台的发展前景不容忽视
今年5月份 ,李建生注册的汉方精粹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准确定位在新药市场分析、交易咨询和转化中介。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公司建立起强大的服务平台,包括:国内外资料检索,市场调研、销售分析、客户服务等,同时,公司还邀请多名全国著名的临床专家,药学专家来参与项目的论证,其中不乏院士。
李建生认为自己建立的这个服务平台可以连接两头,一头是国内的制药企业,另一头是新药研发单位。今年11月初,汉方医药科技成果转让网站正式开通,这将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新药交易平台的雏形,最近筛选后的新药项目都放入这个平台, 并提供详细的市场分析和评估,供企业和科研单位参考。
其实,这类公司在国外并不陌生 ,随着新药研发环节不断地细分,在国外早已经出现了专门为新药转让提供咨询和信息支持的企业,据了解,国外的新药中介的业务非常专业化,主要是为新药研发机构、医药生产企业、销售单位等提供新药项目的信息发布及转让的渠道,同时为新药投资机构提供所需要的新药项目,为新药项目提供专业筛选、评估服务,提供新药研发行业的发展动态。而在国内,这个市场才刚刚启动,但发展的潜力不容忽视。
按照李建生的分析,目前国内医药市场的规模接近3000亿元,假如按照国际惯例将销售额的10%投入到新药开发方面,就有300亿元,而将1%投入到咨询方面的话就是30亿元,可见市场非常可观。而目前国内专门从事这个专业市场领域的企业很少,所以前景不错。
对于新药交易平台的搭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为企业和研究所提供专业的新药开发信息咨询,对于每个新开发产品先进行国外、国内信息的检索,同时做详细的终端市场研究,然后出具专业的新药开发项目建议书。其次,通过建立庞大的上游研究单位以及下游制药企业的客户群,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平台,使得供需双方能够很好地对接。据李透露,目前他的客户群正在快速增加,已经和国内30多家研发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而制药企业也有100余家。可以预见,今后将出现更多类似的专业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