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时普公司的连续监测显示,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2004年上半年化学药增长了3.3个百分点,而中成药和保健品的销售份额却有所下降,保健品下降幅度较大,市场份额仅13.8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如图1、图2所示)。
二、市场特点分析
(一)"非典"影响渐小
与去年同期相比,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在去年同期的销售额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产品,2004年上半年均跌出前20位(见表1)。
(二)市场不断扩容
去年年底第六批非处方药的公布、旧产品重新上架、新产品加入等都加大了OTC的市场容量。必理通的重新上架,在广告宣传的配合下,销售突飞猛进。罗氏维多宝的上市,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药品市场容量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OTC产品只占15%,而国外通常占到30%至40%。可见,国内的OTC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各种法规不断完善
1、SFDA"抗生素限售令"的实施,遏制国内抗生素滥用现象,保证用药安全。与去年同期比,抗感染药的整体份额有所下降。
2、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建立,SFDA对药品不良反应监管更加严格,药物安全得到更大的关注。继2003年龙胆泻肝丸、排毒养颜胶囊等多起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接连曝光后,今年4月,SFDA公告将密切关注息斯敏的安全性,提醒公众须遵医嘱谨慎使用。自此,西安杨森的息斯敏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虽然杨森公司立即作出对策,修改药品说明书,平息公众对事件的反应,但该事件对息斯敏的销售仍然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各大城市的销量急剧下降。抗过敏药市场重新洗牌,取而代之的是开瑞坦、仙利特等新一代的抗过敏药。
(四)强强联合的并购仍是主旋律
罗氏大众药品部被拜耳收购,新的全球药业巨头们之间的业务整合期已经来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上海罗氏的排名上升了1位,进入前5强(见表2),而拜耳药业则从去年的第46位上升到今年的第21位,可见收购罗氏大众药品部确实对加强企业实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拜耳公司通过收购,整合两家公司在非处方药物生产、研发能力和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打造世界领先的非处方药物公司。新公司的独特定位将立足于开发非处方药物的潜在市场。
三、品类分析
(一)保健品
保健品的销售恢复稳定。提高免疫的产品逐一退出销售10强,留在榜中的灵芝孢子粉胶囊排名也已靠后(见表3)。
1~6月的春夏季节也是减肥产品的销售旺季,排毒产品随之走俏。肠清茶凭借铺天盖地的广告在上半年收获颇丰,排在保健品销售榜的榜首。相反,排毒养颜胶囊经历了被告的事件后,虽然也基本恢复元气,但要想取得以前的好销量,厂家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1、 减肥类
减肥产品的销售随着气温的上升而上升,减肥药品在减肥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与去年同期比,前3位的产品保持不变(见表4)。太极集团的曲美胶囊的销量一直位居减肥产品排行榜首,但与去年同期比较,曲美的份额有所下降,而赛尼可则增长了近1个百分点。虽然与曲美仍有一定差距,短期内也难以超越,但副作用较小的赛尼可若在零售市场上加大推广和促销的力度,前途无可限量。由于减肥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所以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只是产品能否有较长的生命力,除了本身的宣传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良好的品牌、优质的售后服务等,这些都是保持产品生命力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减肥市场,产品要生存、要竞争,需要更多的努力。
2、补益类
补益类保健品今年上半年销售稳定,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排前3甲的产品都为补钙的保健品,可见钙制剂保健品今年表现不俗。其中新盖中盖高钙片更以高出第2位产品近7个百分点的优势排在榜首。黄金搭档排名不变,红桃K则下降了3位。红桃K产品的疲态尽显,如何保住市场,或者重新开发新市场,成为厂家当务之急需考虑的事情(见表5)。
(二)化学药
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在化学用药中,销售最好的依然是抗感染药。大部分类别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但糖尿病用药则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是该类药品销售增长的主要原因。
受7月1日抗生素限售影响,抗感染药销售情况起伏不定。一方面,市民怕麻烦、担心医院"大处方"等,购入部分常用抗生素备用;另一方面,零售药店担心7月1日后抗生素销售下降,进货量减少。4月销售有所上扬,5月略有下降,6月市民的抢购使销售上涨。在零售药店里,抗生素类药品占药店总销量的10%~20%,但它带来的利润却占总利润的20%以上(见图3)。
2、皮肤类
随着气温的上升,皮肤科用药的市场份额也随之上扬。各类皮肤用药纷纷在这个销售旺季打起了广告战。最引人注意的当数西安扬森新推出的金达克宁(酮康唑),伴随着强烈的广告攻势,金达克宁的销量也呈上扬趋势。品牌成长的过程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产品研发、品牌延伸是防止品牌老化的有效方式。相信金达克宁的成功必将引来其他厂家的效仿(见图4)。
(三)中成药
与去年同期相比,理血药今年上半年表现良好,从去年的排名第3位升为今年的榜首。而清热类产品今年下降幅度较大,和"非典"的远去不无关系。妇科用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个百分点,仍有可挖掘的潜力,但竞争的激烈也不容忽视(见表7)。
1、清热药
清热药总体份额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去年"非典"导致清热药销售大幅增长,今年清热药在夏季虽然有所增长,但幅度较小,基本恢复稳定的销售。而去年行情火爆的板蓝根系列、抗病毒系列产品,今年的销售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