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潮方兴未艾民族药产业迎来井喷时期
近年来,中国民族药产业迅速崛起,以奇正藏药、仁福药业、盘龙云海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正成为市场的生力军。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民族医药的会议接连不断:10月21~23日,“第三届全国侗医药研讨会”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召开;10月26~28日,“新疆民族药业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央民族大学筹备民族医药学院研讨会”;“第三届世界传统药物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12日举行。另外,记者获悉,有关组织正在筹建全国性的民族药总公司,以推进民族药的国内推广和国际战略的实施。中国民族药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崛起正当时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黄汉儒教授告诉记者,全球每隔3年就会产生1个耐药性更强的病毒,以目前美国的药物开发水平,平均从1万多种化合物中才能筛选出一个新药,而且需要投入5亿美元、花费10年时间才能生产出一个新药,从时间上根本应付不了新病毒;对付精神并老年病等慢性疾病,化学药几乎束手无策,而且化学药在杀死病毒、病菌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损害正常细胞,其毒副作用令人头痛。中药、民族药则以协调平衡为治疗机理,对不少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毒副作用较小,这就为包括民族药在内的传统药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统药已经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目前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宁夏等省已把发展民族药列为优势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
据黄汉儒介绍,目前国内民族药做得较好的是藏药、蒙药,近年发展较快的是苗药。但许多民族药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还不是很畅通,国际上就更不用说了。鉴于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正在筹划成立中国民族药总公司,以协调全国民族药的营销和外贸工作。
“老三届”的苗药情结
2003年7月,陕西老三届企业集团挥师苗药,控股贵州民族制药厂,组建了老三届民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老三届民族药业市场部经理张建荣向记者介绍,老三届集团拥有7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2个业务紧密联系的公司组成的大型集团公司,总资产为5亿元。贵州民族制药厂创建于1994年,由贵州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一位专家领头创办,拥有国药准字号苗药4个品种,投放市场后深受患者欢迎,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知名度偏低,年销售量徘徊在1000万元左右。
“老三届”与贵州民族制药厂签署协议约定,老三届集团控股新公司51%的股份,贵州民族制药厂持股49%。随后“老三届”为新公司注资8000万元,新公司开始运作。“通过控股贵州民族制药厂,依托新组建的民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立足贵州,通过控股、兼并和收购各类制药企业,组建贵州苗药产业集团,打造中国民族制药的‘航空母舰’,这是“老三届”的战略所在。”张建荣说。
张建荣表示,老三届集团经过长期的调研发现,地处贵州大山深处的苗药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大,是继藏药、蒙药的又一值得大力发掘开发的民族药。但作为原产地的贵州,苗药除少数几个品种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外,许多药品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贵州大力开发苗药制药,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况且在政策方面,贵州省委、省政府已把苗药列为2010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并决定从2002~200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安排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支持民族药产业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支持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或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制剂、新剂型等技术的研究和引进。
按照老三届集团的战略布局,5年之内,逐步对贵州乃至云南、四川等周边省区的经营不善、或未能通过国家GMP验收的药厂进行收购、控股,扩大充实新组建的苗药产业集团,从而最终进入资本市场运作。
维药的“工业设计”
继蒙药、藏药等民族医药之后,维吾尔医药以其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实践迅速崛起,目前已有很多企业相继研发维药,青岛健特生物、武汉人福科技、新疆天地集团、新银宇集团等企业的纷纷加盟,形成了一股维药研发的热潮。而针对维药生产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新疆医药主管部门也在早些时候把支持新疆奇康哈博维药公司和新疆维吾尔药业异地技术改造项目,帮助新疆维吾尔药业与武汉人福科技合作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今年9月8日,由后两家企业共同投资创建的新疆维吾尔药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维药进入振兴和整合的新阶段。该企业表示,希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公司生产的维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
新疆西域药业是一家于前年成立的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该公司生产的雪莲注射液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维药复方一枝蒿颗粒则是独家生产品种,去年曾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防非典储备药品目录。该企业总经理陶海英告诉记者,近几年,在藏药、蒙药甚至苗药都相继成功开发了全国市场后,让维药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把新疆的医药产业做大做强,这不仅是她这位新疆本土制药人的理想,也是新疆许多制药企业的奋斗目标。新疆一枝蒿在民间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疗效确切,公司实施的“复方一枝蒿颗粒二次开发项目”已经被列为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基础和技术储备,目前生产的复方一枝蒿颗粒,历经了10年的临床验证,是一个深受医生和患者信赖的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和剂型改良,研发一枝蒿胶囊和滴丸等品种,既可延伸品牌内涵,又能满足人们对新剂型的需求。
陶海英认为,做大做强新疆医药产业,既需要能够扛起维药这面大旗的龙头企业,也需要踏踏实实做事的中小企业。她十分清楚西域药业仍然是规模不大的企业,但它在所设计的未来10年将获得稳步、持续的发展,将为新疆医药产业作出较大的贡献。
投资热潮方兴未艾
藏药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民族药中的翘楚,仅西藏和青海的藏药年产值就达到了10多亿元。据了解,西藏藏药股份公司目前正加紧实施原国家计委批准的总投资为2.3亿元的“西藏特色资源系列藏药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同时是国家中药现代化重点工程,建成后将使公司在藏药产业化、规模化及现代化方向迈上新的台阶。
云南楚雄州的彝药产业起步于2002年,目前已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成为继藏、蒙、维、傣、苗等民族医药之后迅速崛起的民族药,如今全国专门研制生产彝药的企业已发展到40余家。在今年3月22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彝族医药文化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们认为,彝药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