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国民经济保持了 9.5%的增速,整体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趋好的影响,医药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出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商业销售稳中趋活、进出口增势平稳、效益水平稳中趋降的发展态势。
一、医药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了增长态势。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260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8%,医药工业新产品产值完成353.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2%。今年以来,医药工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未出现异常变化,持续增长仍是主基调,但增幅有所趋缓。
从行业分类情况看,对行业产值增长贡献度最大的仍然是化学制药行业,其次是中药、生物制药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
2、医药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医药工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457.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3%,医药工业产销率为94.42%,虽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产销率水平,但比上年有所改善。今年以来,医药工业产销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线徘徊,反映了医药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仍需引起高度关注。
3、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降,重点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据统计,前三季度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53.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1%,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13.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0%,工业销售利润率为8.71%。从行业实现效益的整体情况看,盈利水平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增幅趋弱,尤其以利润增幅回落较为明显。从企业层面来看,前三季度,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9.40亿元,同比增长14.7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2.40亿元,同比下降17%;亏损企业亏损额4亿元,同比增亏2.8亿元;成本费用总额777亿元,同比增长15.6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成本636.30亿元,同比19.7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高于主营业务收入5个百分点。据分析,医药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以及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是企业利润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
4、医药进出口总额保持了一定增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完成78.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5%。其中出口40.84亿美元,比同期增长25.17%;进口37.92亿美元,比同期增长12.91%。据悉,宏观经济稳步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关税下调和配额进一步扩大,带动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需求的上升,同时诸多利好政策推动了出口的增长。
5、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市场消费需求活跃。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为153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8%,其中药品类购进为1124.38亿元,比同期增长14.21%;中成药类购进为281.92亿元,比同期增长5.24%;医疗器械类购进为26.71亿元,比同期下降23.17%。销售总值为170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纯销售为983.02亿元,比同期增长6.31%,其中,药品类总销为1234.67亿元,比同期增长13.34%,纯销售为709.67亿元,比同期增长8.65%;中成药类总销售为317.82亿元,比同期增长5.76%,纯销售为178.52亿元,比同期增长4.19%,医疗器械类总销售为31.49亿元,比同期下降18.01%,纯销售为20.27亿元,比同期下降27.49%。
从地区分布看,全国 30个省、市、区销售比同期增长的有18个,占60%;其中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9个,占增长地区的50%。销售额居前几位的地区依次为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销售总额占全国销售比重的61.36%。
6、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据统计,2003年全国18个省市汇总性亏损,行业利润率仅为0.74%,费用率为8.75%。从企业层面来看,468家重点企业中,共有127家亏损,亏损面为26.13%,亏损额达3.36亿元。今年以来,医药商业购销总体态势虽呈现增长,但行业效益水平增长并未同步。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政策的推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一些重点城市的应收账款增幅进一步上升,费用加大,毛利率、利润率下降,反映了行业效益水平改善不大且继续走低的状况。
二、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国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了适度、有效、平稳型的有保有压、冷热兼治,结构性的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据统计1998年至2003年的5年间,全国药品生产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40%;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28.80%;化学原材料产量由35.37万吨增长到80.35万吨;中成药产量由34.28万吨增长到60.29万吨;医药产品出口金额由38亿美元增加到90.20亿美元;国内医药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10%。技术创新带来产品结构优化,随着“仿创结合”战略的落实,有企业技术特色和品牌的名牌药品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药品牌潜力巨大。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医药经济在2003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行业生产销售的规模和集约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且向优势企业集中,与此同时,区域优势也日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