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产业讯 “其实我们很忌讳评价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最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孔杰研究员的开场白,让记者感觉到这是个挺实在的人。
海水养殖业被称为“蓝色农业”,是确保21世纪16亿中国人口食物安全和富国强民的
重要举措,也是国际海洋开发的热点。有资料显示,我国已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水养殖业,目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是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优质、抗逆的优良品种匮乏和养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多年来,孔杰及其同事们正是为培育优良品种、减少病害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中国对虾定向选择育种方面,我们培育的中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黄海1号’已于2003年12月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批。”与过去的品种相比,“黄海1号”平均生长速度提高了10%以上,平均体重增长了25%以上。
“随后,我们又筛选出具有抗病特性的对虾养殖群体1个,连续选育6代,命名为‘即抗98’。该品种存活率比未经选育中国对虾提高30%以上。”孔杰告诉记者,“中国对虾抗WSSV的筛选育种及配套生产工艺”研究成果于2004年3月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总体水平国内领先,中国对虾抗WSSV的筛选育种国际先进。该项目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全部公示,并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5篇。
经过研究探索,孔杰建立了中国对虾家系、个体的分子识别技术,并于2003年开始使用。他介绍说:“我们利用2个位点的微卫星,对6个家系进行了识别,其中3个未知父本、3个子二代家系和3个子一代家系被准确识别。利用全同胞家系材料,估算了中国对虾体长、体重和存活率等性状的遗传力。筛选获得抗病正相关遗传标记11个,负相关标记5个;生长性状正相关标记7个,负相关标记1个。克隆得到中国对虾β-actin基因启动子和Hsp70基因,构建了一个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中国对虾转基因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表达测试。”这项技术的使用,基本控制了对虾病态严重的现象,他告诉记者,“在我们的1000亩试点养殖区内基本没有病态现象发生。”
孔杰本人实在,也喜欢踏实的人,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勤奋。他说:“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勤奋学习、工作,这样才能出成果。有些人聪明,但他的聪明不能体现在业务上,这样的人我不喜欢。我欣赏那些虽然不那么聪明,但能用勤奋弥补才智不出众的人。(http://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