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中心街区体育场路曙光路一带,海王星辰、三九医药等连锁大药店的保健滋补品柜台,放着多个品牌的维生素药品。SARS时候揭开的维生素大战,硝烟至今留有痕迹。与养生堂成人维生素、21金维他等相比,包装新颖的“生命维他”置放略显偏僻,店堂里也看不到关于它的宣传品。
生命维他”标注的生产企业是浙大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零售价14元多,成分比21金维他还多四种维生素。不过产品印刷明显落在了企业发展进程的后面,因为3个月前,“生命维他”已易主华立集团。
由此来看,华立集团在医药业已经“陷”得很深。在华立控股参股的四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有三家直接与医药业有关:包括前两年进军青蒿素产业的重庆华立控股(000607)、已成功控股的昆明制药(600422)、参股的武汉健民(600976,003976)。华立集团在医药业投资之大为其他非医药行业企业所不能及。
转战成型
华立集团是中国最早实行MBO(管理层收购)的企业,比1999年7月四通集团的“产权变局”尚早半年。1999年上半年,华立试行了一场超前的改革“精英持股”,普通员工和集体资产退出,管理与技术骨干成为大股东。
华立的电能表制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0%,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电能表制造商。2002年,因为华立集团在2001年收购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技术部门一事,《财富》中文版将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列于“2001年度中国商人”之首,并以“中国正在收购美国”评价此事。其后,华立在2002年9月以1.7亿人民币成为云南上市公司昆明制药的大股东。3年时间,华立聚集华立控股、华立科技和昆明制药三家上市公司,“华立系”基本成型。
按照汪力成的测算,全球电能表产业的年需求总值不过100多亿美元,且要同时面临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包括东方电子在内的数名强敌。市场规模狭小,决定了华立集团仅依靠电能表制造一块主业,“百年华立”将永远只能是一个梦。
目前,华立月均销售收入为10个亿,产业已涵盖仪表及系统、医药、信息电子和房地产。如此不相关行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在国内很少见,国际上也只有GE等少数大佬如是运作。十多年前,华立曾经在多元化道路上呛过水。三年前,汪力成就谨慎表示不提“多元化”口号。当华立相关负责人谈到华立多元化话题时,华立态度十分谨慎,并反复表示,华立确立的支柱产业发展思路,与“多元化”有本质区别。
目前,在华立的三个支柱产业中,最有可能成为集团做大做强突破口的是医药产业。医药行业竞争激烈,华立要想在植物药领域成为国内龙头国际知名企业,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照华立设想,华立的医药强人计划将如此全力推进:以重庆华立控股为龙头,实现对青蒿素的资源整合,以控制上游资源推动产业的全面扩张;以昆明制药为先锋,全面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植物药资源,建成全国最重要最强大的植物药生产基地;参股武汉健民,切入中成药行业,为上游已获得的资源带来全面增值;控股浙大生命科技,正式进军保健品行业。
由此推导,华立集团的整体战略为:以植物药资源为抓手,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从而实现几年后,华立的医药产业成为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在资源的最上游,仅青蒿素一个品种,华立已为此投资3.5亿。
从华立的年报和相关资料中发现,此前在华立刚借壳重庆川仪成功上市时出任总经理的华立系大将,有可能将领军华立整个医药保健品产业,他同时是华立医药集团董事长、重庆华立控股董事长。
这似乎意味着,重庆华立控股实质上将成为华立系医药产业的龙头,而其总经理有可能将会是这一盘棋的操盘手。从近两年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逐渐淡出媒体视界推断,汪力成似乎有在考虑培养各个领域独当一面的接班人,而自身转为幕后规划集团的整体战略。
进军青蒿素
青蒿素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按照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由中国科研工作者自行研制,WHO评价其为“继奎宁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全新抗疟特效药”。
由于历史原因,青蒿素在国内的种植与生产均呈散乱状态。华立进军青蒿素产业前,几家从事青蒿素生产的厂商基本亏损。2000年,华立将青蒿素进行产业整合,建立了全球最为完整的从种子培育、种植、成药、研发到国际营销的产业链。
然而,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很多困难。首先,受环境因素限制,资源紧缺始终是一大问题;其次,全球90%以上疟疾病集中在非洲大陆,青蒿素是抗疟疾的药,因此也属于“穷人药”行列,绝大部分由WHO采购。中国医药在世界医药领域地位较低,中国药品进入WHO的采购范围除了严格的GAP、GMP外,尚有其他很高的准入门坎必须跨越。青蒿素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应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医药大公司,仍将会是华立集团强有力的竞争者。
也正因为此,华立自进入青蒿素产业后,承担着很大的投资风险。包括严格按照WHO采购标准、建设规范的GAP种植基地,以及进行生产企业GMP的改造。
华立控股在武陵山地区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培养了200名农民技术员。现在,华立在武陵山地区GAP规范化青蒿种植基地面积已近4万亩,当地农民因此增加收入约50%。青蒿素资源不得不依赖农民种植,而农民的合同意识缺乏,华立集团这种生产模式的管理难度恐怕很难为外人道。
强势切入医药保健品业
作为华立医药一个重头植物药制造,昆明制药是非常重要的一极。在华立系昆明制药2004年第三季度年报中,可以找到如下表述:公司属医药制造行业,主要从事天然植物药的生产经营和外购药品的批发零售。公司经营产品有蒿甲醚系列、三七系列、天麻系列等药品。本报告期内,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天然植物药系列产品的销售业绩得到提升,其主营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44%,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2.79%。据悉,华立集团在介入“昆药”后,昆药业绩高速增长,同时在战略和管理上进行了有效的调整。
参看“昆药”在A股二级市场不理会大盘的向上走势,大致可以窥见公司运作的良好态势。切入这个公司,华立不仅得到了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充分利用云南的植物药资源优势打好基础,使其有可能借力政府的推动,将云南植物药做大做强,使华立的医药战略凸现放大效应。
2004年10月6日,温家宝视察“昆明制药”,对云南植物药的产业化发展表示重视和支持,可以视作对华立入主“昆药”后的肯定。华立系切入医药业,有“上游为王”的与众不同处,很大程度上为今后在综合利用资源时,尽可能减少资源竞争的掣肘布下棋子。
需要关注的是,华立目前已成功参股的武汉健民,是国内中成药生产重镇,在投资的战略布局上,和昆明、重庆成三足鼎立。
华立在控股浙大生命科技后,与通常保健品业的高举高打不同,对“生命维他”的宣传力度并不大。以中国最成功的保健品销售案例“脑白金”为例,通常广告投入在其整体销售战略中占重要地位。广告开路,网点覆盖同步推进,这也是史玉柱反复强调的营销手法。
从华立获悉,近三个月,华立“生命维他”的销售网点已达3000余个,营销员工达1000余名,近期目标为一年内销售收入实现一个亿。华立似乎将采取与“脑白金”不同的销售策略。而因为时间尚短,一切均为雏形,华立对此三缄其口。
由此猜测,从华立集团一向重视资源整合的角度看,在保健品销售模式上,华立很有可能会借鉴其电能表在全国和东南亚的成功销售经验,在产品上将通过相关平台,推出一些基于其已控制资源的保健产品。届时,一切都将浮出水面。
华立有关人士反复强调,作为最初起家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电能仪表业今后仍是华立系的重要产品,而且,华立产品的国际化在这个产业做得很好。言外之意,华立不会放弃已有的市场,而新的“提款机”似乎已打造完毕。明年将会是华立集团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http://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