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仿制药价格正呈现出不稳定态势。从2001年到2003年,仿制药价格上涨速度是原研制药品价格上涨速度的两倍。由于许多畅销原研制药品专利到期,例如治疗糖尿病药物和过敏药物,专利药无法继续独占市场,因此仿制药制造商有了新的机会。
但是,2004年仿制药价格上升的脚步明显放缓,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市场份额位居前列的几大仿制药的成本价格趋于平稳所造成的。
美国最大的退休者联盟(AARP)研究显示,在2004年大部分时间内,仿制药价格涨幅都超过了药品价格平均增幅。但是,到了2004年底,仿制药的涨幅仅为药品平均涨幅的一半。市场研究机构IMS的报告预计,2005年仿制药的销售额将增长10%,不超过2004年销售额的增速。IMS有关人士指出,这一现象反映出制药行业的多变性。IMS公司副总裁安娜·玛利亚·左格说:“和前几年相比,仿制药的销售明显减速了。过去,仿制药销售增幅最高可以达到26%。”
尽管近来医药行业相对稳定,但许多分析人士仍然认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价格波动期。由于许多“重磅炸弹型”的专利药物即将失去专利保护,仿制药生产商面临新的机会,他们认为现在可以抬高价格销售产品,仿制药价格上升的趋势有望重现。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市场将出现显著变化,只有少数厂家能够参与比较老的仿制药产品的竞争。
今年2月,诺华收购德国第二大仿制药生产商赫素(Hexal)。通过收购这家德国私人制药公司,诺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生产企业。诺华还同时收购了赫素在美国附属公司依安实验室67.7%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反映出市场变化的趋势,竞争、并购之后,只有少数仿制药厂商能存活。
诺华旗下的仿制药企业山德士公司将与赫素、依安合并。预计此举将使诺华占据每年50亿美元的仿制药市场,而全球仿制药市场每年的总额不过400亿美元。专家们估计,到2010年左右,全球仿制药市场将达1000亿美元,而诺华将占据其中10%的份额。诺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对华尔街分析人士说:“仿制药将逐渐占据市场。”
另外一个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是中间人。分析人士指出,在仿制药销售过程中,许多人都有机会进入分销渠道,并从中分一杯羹。由于原研制药品厂家利益受到专利保护,出厂价比较高,而经营低价仿制药的许可经销商们反而可以获得更高利润。AdvancePCS是美国最大的许可经销商之一,首席执行官大卫·赫伯特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仿制药支撑起了公司的盈亏底线。
此外,药店也极大地依赖于仿制药。美国国家社区药店协会的副会长约翰·莱克特说,药店经营专利药品受到了严格限制,获利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仿制药的加价空间大得多。“仿制药的加价空间对药店来说更为可观,同时消费者也能买到他们承受得起的药物。”
业内人士认为,在不同种类的药品竞争中,价格竞争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某种药品何时进入市场,如何进入市场都会决定该药品的价格,至少在最初的一年或几年中是这样的。美国财政部研究仿制药市场的经济学家大卫·瑞分认为,仿制药行业有两大不确定性:首先,仿制药进入市场的时间并不能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何时能得到食品和药品管理部门的许可?有多少其他申请者将获准进入市场?他们将何时进入市场?这些都是很难确定的因素。其次,一种仿制药的潜在利润也很难预测。“通常来说,较早获得批准,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将面临较少的竞争对手,他们的盈利情况比较好。即使后来者纷纷进入,较早进入者也将获得更多利润。”(http://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