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大鳄”周玉成在成功并购重组上药、北医集团之后,如今又在酝酿运作华源集团自身。5月29日,上海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市国资委已向国务院国资委递交了《关于华源集团、上药集团和中西医药业重组方案汇报稿》(简称《重组稿》)。这一《重组稿》的内容,主要是使华源集团的第一大股东由原来的国务院国资委变成了上海市国资委,此举是为推进上药集团海外整体上市。
华源集团换大股东
“上海市国资委递交了《重组稿》,但最终华源集团是划至上海市国资委,还是仍属国务院国资委,我不清楚。”5月29日,上海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
上海医药集团所说的《重组稿》,主要是有关华源集团大股东的变更。上海市国资委将所持有的中西药业26%左右股权划入上海医药集团,然后再将所持的上海医药集团30%的股权注入华源集团。这样,上海市国资委相当于对华源集团进行了增资扩股,持有了华源集团近36%的股权。
华源集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于1992年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当时注册资本金是1.4亿元,由原纺织工业部政策司副司长周玉成出任总经理,董事长则由纺织工业部领导兼任,经营业务主要是纺织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2004年底,华源集团总资产达到了556亿元,注册资本金也增加到9亿余元。其中,国务院国资委出资9000余万元,占实收资本9.14%,成为第一大股东,21家地方国有企业等股东单位共同出资持有余下股权。根据《重组稿》方案,此次上海市国资委对华源集团增资扩股后,国务院国资委所持华源的股权将稀释至6%左右。
5月29日,中国华源集团华源生命产业公司执行董事长于明德在接受采访时,不仅不透露华源变更大股东一事的意图,甚至对华源其它公开的重组方案也表示不知情。
实际上,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已经在京向国务院国资委汇报、研究中央国资和地方国资联动重组和发展的问题。当时,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领导对上海市国资委的想法和操作思路给予了肯定,并希望能尽早操作。
图谋上药海外上市
“此次《重组稿》肯定是对各方有利,才会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肯定。”上海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华源通过变更大股东后,将可以整合上海医药产业,特别是推进上海医药集团整体海外上市。
多年前,华源集团董事长周玉成就希望以上海医药集团为平台,整合华源集团的大生命产业。2002年,周玉成迈出了第一步,上海市国资委允许其对上海医药的重组。当时,周玉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华源在重组上海医药集团后,将在3年内实现上海医药集团整体海外上市的目的。然而,3年时间过去了,周玉成多次公开向外界宣布的誓约并未实现。
“显然,换大股东对于上药海外上市起到推动作用。”北京证券分析师李阳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周玉成的宿愿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可以达到上海市国资委的目的,借助上海医药海外上市达到做大上海医药产业的目的。
5月29日,中国华源集团华源生命产业公司执行董事长于明德未回应这一说法,但上海市国资委网站披露的情况却可以得到后半部分的印证:“生物制药业是上海力推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它们将整合医药企业优质资产实现海外上市,像之前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车的海外融资计划等一样。”
资金不足影响发展。
实际上,在上报给国务院国资委的《重组稿》中,提到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华源现今存在资本金不足的情况。
据《重组稿》显示,华源重组有以下背景原因:集团股本金过小,股本结构不合理;自有资本金不足,不利于做强做大核心产业;集团过去以较少的自有资金为基础,虽利用大量社会资本,实现3次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造成资本结构失衡。
北京医药集团一人士说:“华源现在确实存在资本金不足问题,重组并购资金大多是左手倒右手的形式。”
此间,还有业界人士称,华源因资金不足,收购鲁抗的谈判处于“停滞”状态。不过,上海医药相关负责人只表示自己不知道,没有透露具体情况。
“上海医药集团海外上市为何迟迟没有启动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华源资金不足。”李阳认为,华源可能是担心上海医药集团整体上市股权被进一步稀释,难以达到控股上药的目的,所以希望先增持上海医药股份再上市。目前,华源集团仅持有上海医药40%的股权。
而根据《重组稿》方案,上海市国资委将再注入30%的上海医药集团股权给华源。至此,华源将持有70%的上海医药集团股权。这样一来,华源推进上海医药集团整体上市就没有后顾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