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全球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医药市场,2003年,其销售额达540亿美元。随着欧美药企对这块市场的重视,本土日企的生存日加艰难。
总体来说,日本药企正面临着主打产品市场已经成熟,缺乏后续的开发产品,政府药价削减政策及通用名药对市场的渗透这些难题,过去几年中,一批日本药企纷纷进行了合并重组,希望藉此能缓解当前的困境。
2003年,几家日本大型药企60.4%的利润来自上市已10年多的品种,这种对老品种过分的依赖将直接使日企更易受到通用名及创新产品的市场挑战。
日本药企在传统上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就远小于其欧美同行,他们更多的依赖于许可权的受让。2003年,领先日本药企的R&D费用平均占总销售额的12.3%,而43家领先的欧美药企平均在R&D的投入要占总销售额的25.2%。但相对来说,日企已经开始对研发侧重,2002-2003年之间,日企的R&D上涨了4.7%。
以欧美药企与生物技术企业联姻受益颇丰为模本,日企现在也开始向生物技术行业转向。从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一直鼓励日本的科研院所与公司联合共同发展生物技术行业,并对此行业的研发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来自监管政策的改革也对日企的生存造成危机,2003年,日本前15家领先药企有40%的收入将面临通用名药的竞争,到2010年,所有日企平均这一数值将达到50%。而且监管机构也希望促进通用名产品的应用来帮助抑制医疗费用上涨。
因此对于目前的日本药企来说,最好的方式是从那些需要合作伙伴打开日本市场的公司手中受让临床末期阶段的在研药物许可权以及欧美市场已上市产品。短期情况下,这将缓解日企生产线的不足,长期情况下,这种运营方式也可提供利润持续增长的源泉。